秀江河畔铸辉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8659
颗粒名称: 秀江河畔铸辉煌
分类号: K825.47
摘要: 基地成立10年来,先后向省级运动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260多人、国家队10人。由基地输送出去的优秀运动员在世界和亚洲赛事中共获得金牌10枚、银牌14枚、铜牌9枚,在全国水上项目比赛中共获得金牌69枚、银牌26枚、铜牌25枚。赛事服务周到、保障有力,得到了各参赛队的称赞,基地也被江西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优秀赛区称号。
关键词: 运动员 体育 谌水生

内容

宜春市少年体校校长、水上运动基地主任谌水生,高高的个子,结实的身板,朴实的面容,朴素的运动休闲服,浑身透着体育工作者的憨厚与质朴。正是他,凭着对体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以自己扎实的工作作风,带领水上运动基地在短短十年里取得了辉煌成就,已培养出全运会冠军、亚运会冠军、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使宜春竞技体育连跨四大步,填补了宜春奥运会金牌的空白。谌水生本人也得到了市、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多次表彰。(一)作为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谌水生种过田,修过车,办过厂。1998年初,谌水生受命组建水上运动基地,当时基地条件非常差,在秀江上游临时租用河滩做训练场地,河畔泥滩上搭起临时船库和码头,从省水上运动学校弄了几条“退役”的船只,这便是当时水上运动基地的全部家当。面对这一现状,谌水生明白了自己的担子有多重。农民出身孕育了他勤劳和朴实的性格,锻炼了他执着和果敢的素质。开弓没有回头箭。从此,他便带着领导的重托和宜春人民的信任,开始了他与宜春水上运动事业的“姻缘”。(二)上任伊始,谌水生便不停地往市里、省里和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跑,一是想办法邀请省水上运动学校的赛艇、皮划艇队来基地训练,二是积极承办省和国家水上运动项目赛事,三是热情邀请各县(市)中学体育老师和体育爱好者到基地观摩水上运动,激发他们的兴趣,以便招生。谌水生深知,想培养出好运动员,首要的就是把好选材、育材、输送三个环节。为此,他经常带领教练员不辞辛苦到县(市)农村中学选材,每听到哪里有好苗子,就是路途再远,他也要跑去看看,有时还不远千里跑到河南、辽宁等地去。基地经费紧张,常常捉襟见肘。但在运动员培养上谌水生花钱却从不吝啬,常想方设法保证运动员训练、学习、生活、比赛所需经费,有时还从自家拿出钱来贴补运动员的营养费。为检验运动员训练水平,他经常将运动员拉出去实战对抗,一旦发现有潜力、有前途、达到输送条件的队员,他就果断地将之输送到省级以上优秀运动队。基地成立10年来,先后向省级运动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260多人、国家队10人。(三)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十年艰苦奋斗,基地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建起了可容纳100多名运动员训练、学习、住宿、娱乐用房,可承担国家级水上运动项目比赛的看台、计时台、领奖台和船库,添置了符合比赛标准的赛艇、皮划艇、摩托艇及岸上划船训练测试功能仪,训练条件也日臻完善。同时,运动员成绩也捷报频传,在全省少儿系列比赛中2003至2006年连续四年获赛艇团体总分第一名、皮划艇第二名,在省十二届运动会上共获金牌37枚,金牌、奖牌和总分均列全省水上项目第一名。由基地输送出去的优秀运动员在世界和亚洲赛事中共获得金牌10枚、银牌14枚、铜牌9枚,在全国水上项目比赛中共获得金牌69枚、银牌26枚、铜牌25枚。(四)10年来,基地先后承办了江西省第十、十二届水上项目赛事,1998年和2000年全国少年赛艇赛、2000~2005年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2004年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龙舟赛。赛事服务周到、保障有力,得到了各参赛队的称赞,基地也被江西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优秀赛区称号。基地先后被江西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江西省水上运动项目体育后备人才高水平基地、国家赛艇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谌水生本人也连续四年被江西省体育局授予“最佳体育管理工作者”称号。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宜体
责任者
谌水生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