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分清保质期和保存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6566
颗粒名称: 教你分清保质期和保存期
分类号: C913.3
摘要: 很多消费者都不明白“保质期”和 “保存期”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不少人认为,过了保存期的食品还可以吃,过了保质期就不能再吃了。
关键词: 保质期 保存期

内容

平时逛超市大家不难发现,一些食品的包装袋上明确写着“保质期至某年某月”,或“保质期某个月”;一些食品的包装上则标明“某月某日前食用”或 “保存期至某年某月”;还有的厂家直接标明“保质期几个月,保存期几个月”。
  恐怕很多消费者都不明白“保质期”和 “保存期”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不少人认为,过了保存期的食品还可以吃,过了保质期就不能再吃了。
  一字之差大不同食品专家介绍,食品标签上的保质期和保存期虽仅一字之差,但不能混淆。
  认为“过了保存期的食品还可以吃”的想法是错误的。
  专家表示,保质期是厂家向消费者作出的保证,保证在标注时间内产品的质量是最佳的,但并不意味着过了时限,产品就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如果色、香、味没有改变,仍然可以食用。而保存期则是硬性规定,是指在标注条件下,食品可食用的最终日期。
  超过了这个期限,质量会发生变化,不再适合食用,更不能用以出售。
  购买食品时须谨慎辨别为什么有的食品厂家在包装袋上标注保质期,有的却标注保存期?国家对此是如何规定的呢?据介绍,两者是《食品卫生法》在试行期间和正式实施两个不同阶段执法的法律依据。《食品卫生法》正式实施后,应执行食品保质期的规定,但国家关于食品卫生的标准,规定保质期为最佳食用期,保存期为推荐的最终食用期。
  了解保质期、保存期含义的不同十分必要。专家提醒消费者,选购食品时最好注意销售环境是否符合标签上规定的条件,比如冷藏贮存、避光保存、阴凉干燥处保存等。如果不符合规定,即使食品没有超出保存期,也可能已经变质。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