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变了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5706
颗粒名称: 山村变了样
分类号: F303.3
摘要: 丰城市同田乡熊家岗村位于同田乡南部,虽然靠近丰矿,但由于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工程征地、清障涉及群众27户,在他们的支持下,拆除房屋4幢,征地10余亩。打造优美教学环境,原熊家岗小学由于建设时间久远,教室破旧不堪,采光条件差,教学环境恶劣。
关键词: 农村建设 民生工程

内容

丰城市同田乡熊家岗村位于同田乡南部,虽然靠近丰矿,但由于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去年以来,该村投入资金110万元进行新农村建设,实施多项民生工程,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群众高兴地夸道:村支部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解决行路难、读书难等问题,有这样的好班子,是我们的福气啊!汗水浇灌进村路,熊家岗村进村路长两公里左右,南与该乡上同(上塘一同田)公路相接,由于路基差,又多弯曲,雨天泥泞路滑,晴天凹凸不平,人车难以通行。在村干部会上,村支书熊爱华说:“身为村干部,就要对这里的父老乡亲负责,推进新农村建设上级有精神,群众有要求,我们怎么办?挺直腰杆往前闯,干出一番事业来。”他的话掷地有声。该村从此迈开了艰难的建设步伐。他们采取向上争、自己筹、村包干等办法筹集建设资金,向上争取资金25万余元,水泥80吨;村里在外工作人员支持4.万元,群众自愿捐资50余万元;村委会筹集资金20余万元。清障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件难事,但该村的清障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村民熊新儿在接受采访时说:“村干部为我们办实事,改善生活环境,我们要大力支持。”工程征地、清障涉及群众27户,在他们的支持下,拆除房屋4幢,征地10余亩。诸事就绪,该村投入资金60万元于2006年5月下旬开始兴建进村水泥路,村干部冒着高温酷暑,丢下家事不管,一心扑在公路建设上。在乡亲们的支持下,现在进村公路顺利竣工,一条长2100米、宽5米,南接上同公路,北至熊家岗小.学的水泥路展现在村民面前。打造优美教学环境,原熊家岗小学由于建设时间久远,教室破旧不堪,采光条件差,教学环境恶劣。2006年8月,该村投入建设资金40余万元,新建熊家岗小学。为确保工程质量,干部们不顾高温坚守在工地上,渴了,喝一口清凉的井水;累了,就在工地树荫下小憩。凭着这股拼命精神,经过4个月苦战,教学楼拔地而起,校园占地面积5340平方米,围墙、厨房、宿舍、沼气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学校绿树成荫,窗明几净,环境优美。精心实施农水工程,为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改善农村收割生产运输条件,解决渠道供水不畅等问题,该村决定投入资金14万元进行机耕道和供水渠道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06年冬季,虽然天寒地冻,村支部依然组织劳动力到田野施工。经过一个冬季的紧张劳动,修建3米宽的机耕道8条,总长6000余米;建起连通机耕道的新桥4座,更新老桥4座,埋设涵管160根;整修兵马塘三面砼供水渠道200余米,保障了830余亩水田的供水。该村一年内实施多项新农村建设工程,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10余万元,劳动力2000余个,运输车辆400余车次,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他们利用当地条件,大力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建材业、物流业正蓬勃兴起,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