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4783
颗粒名称: 清水出芙蓉
其他题名: 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综述(上)
分类号: TU984
摘要: 在江西的西北部,有一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这片土地,因为有了“月亮文化”而动人心弦,因为有了“奇山、妙泉、名禅,,这“三绝”而引人入胜,因为有了“天工开物”而哺育了勤劳勇敢的人民,因为有了创建国家卫生城活动而充满活力与魅力。这就是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宜春市。
关键词: 宜春市 卫生城市 城市建设

内容

在江西的西北部,有一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这片土地,因为有了“月亮文化”而动人心弦,因为有了“奇山、妙泉、名禅,,这“三绝”而引人入胜,因为有了“天工开物”而哺育了勤劳勇敢的人民,因为有了创建国家卫生城活动而充满活力与魅力。这就是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宜春市。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如今徜徉在宜春中心城的大街小巷,眼前是笔直的道路,洁净的路面,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青;绿地、广场点缀在城市中间,在古楼文化广场、体育中心广场、袁山公园、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人们的脸上更多的是充溢着幸福的笑容。
  “创卫”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近几年来,宜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调结构、顺关系、打基础,全市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2006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439.72亿元,财政总收入38.68亿元。在此基础上,特别是从2002年并始,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创生态名城、建赣西强市”的总体目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机制体制仓U新为抓手,发扬“坚忍不拔、不畏艰难,事在人为、众志成城,负重奋进、敢创一流”的宜春精神,乘2004年承办第五届全国农运会东风,在中心城区深入开展了卫生城创建活动。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卫工作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并确定了“严格标准,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提出了“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市民为主”的指导方针。在创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仅是为了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做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要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让宜春处处存在好环境,家家过上好日子,天天感觉好心情,人人具有好身体。通过连续几年的不断努力,城市创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7年被评为江西省卫生城市;1999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城市;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卫生城;2005年荣获全国市容环境卫生时传祥奖;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连续三年列全省明察暗访第一。
  今年4月9日,湖北省党政代表团来我市考察,宜春城区的城市管理和市容环境卫生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的高度赞誉。他说:“想不到宜春的市容环境如此洁净,想不到宜春的人居环境如此优美,想不到宜春的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如此丰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宜春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的生动实践,为宜春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供了有力的注脚。
  “创卫”改善城市基础设施
  按照轻重缓急、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几年来,宜春市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30多亿元,实施“六位一体”整容改造,启动了6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宜春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品位日益提高,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
  城市道路愈加畅通。
  改造道路100余公里、面积200余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42万平方米,改造背街小巷260条,排水管道密度3.95公里/平方公里;全面推行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延伸和增加公交线路15条,新增200辆欧II环保型无人售票车,使公交线路达26条,营运公交车辆达262辆,万人拥有公共汽车10.38台。
  环卫设施愈加完善。新建占地420亩、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1个;粪便无害化处理厂正在建设中;新增垃圾中转站15座,使垃圾中转站达到24个,增添垃圾压缩运输车9辆、大小道路清扫车28辆;新增.环保型公厕4座°、流动公厕1座,升级改造档次较低的公厕50座,使公厕达到 116座,并实行了免费开放;新添果壳箱1000多个。
  卫生服务愈加便捷。
  为了给城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月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我市本着把预防放在第一位,把慢性病、小伤小病放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来解决的思路,在城市街道建立了六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将公立医院向下延伸到社区,所有社区居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
  ——城市生态愈加优化。
  新增公园6个(其中森林公园2个),社区游园21个,增加园林化单位100多个、园林化小区10个;投入1.5亿元建设污水集中收聚管网20多公里,釆取BOT模式建设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日处理量达到4万吨以上;投入5000万元建设医疗废弃物处理厂1个;新增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积极推广清洁燃料,建有供气公司1个,液化石油气供应企业6家,燃气普及率达78.04%。
  —城市夜景愈加靓丽。通过实施城区路灯及“一江两岸”景观灯改造,使路灯增加到8158盏,景观灯10587盏,临街建筑立面景观灯11795余盏,城市道路亮灯率达98%;并投资200万安装路灯节能监控系统,使城区灯光多样化、艺术化、节能化。
  “创卫”提升爱国卫生工作爱国卫生工作是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宜春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卫生城市工作作为改善生存,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建设赣西经济中心城市的总体规划中。
  ----康教育机构进一步健全。
  如今, 宜春中心城市、区均有专(兼)职人员从事健康教育。城区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为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超过82%冲专冲职和高校经常组织上大课、办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各级医院、社区、单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住院病人卫生知识知晓率为85%,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单位职工相关知识知晓率达86%、市、区各级媒体均设有健康教育专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车站、广场等大型场所都有健康宣传内容。城区没有烟草广告。
  ——市容环境卫生进一步优化。
  各级环卫机构健全,城区有环卫保洁人员1500余人,有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市区街巷、道路清扫保洁率达100%,机械化清扫率达302%,生活垃圾袋装率达95%,生活垃圾实行密闭化管理,白清日洁,无公害化处理率达到96%;建筑垃圾及建筑材料清运实行了净车上路、)密封运输;城区有水冲式公厕100多座,均由专人管理,而且全部实行了免费开放,城市主次干道两侧、车站等地设置的公厕均在二类标准以上。现有固定式垃圾中转站18座,流动式垃圾压缩车9辆,机动垃圾中转点24个,大小清扫车30辆,流动公厕1座,果壳箱2000多只,环卫设施设备完好率在98%以上;主次干道亮灯率达98%;市容整洁,集贸市场管理规范,城区基本没有马路市场;城市河道水面清洁,水清见底,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环境保护措施进一步强化。
  中心城区4个环境监测点均采用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2006年空气质量为良的有353天,占96.7%;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49.6分贝;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近3年以来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品卫生监管逐步到位°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落实,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控制措施有力,食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符合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操作,餐饮业实行了量化分级管理,符合卫生要求;全市无农药、兽药及畜产品、水产品违禁药物滥用,药物残留超标达到有效控制;畜禽定点屠宰、管理规范,无注水肉和病畜肉上市。
  ——传染病防治全面加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医疗机构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各项制度健全,管理工作落实,医疗废弃物和医疗污水处理符合要求。
  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坚持以环境综合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做到了防制人员、经费落实,常年、持久、反复地开展除“四害”活动,“四害”滋生地达到有效治理;在化学防制中,无国家禁用的药物;积极开展了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监测方法规范,数 据可靠,能够基本反映病媒 生物危害的现状,为开展防 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鼠、蚊、蝇、蟑螂等 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鼠、蚊、蝇、蟑螂 等除四害要求指标全部通过省爱卫会达 标验收。
  一社区和单位卫生工作得到加强。
  社区和单位的爱卫组织、卫生制度健全, 各街道均设立了社区环卫所、除“四害” 消杀站,定期开展了卫生检查、除“四害” 和健康教育活动,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市 场、饮食摊点等商服设施规范,社区卫生 服务待合要求。
  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盲区逐步消除。“城中村”有专门卫生保洁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环卫设施健全,垃圾日产日清、密封收集运输,路面平整干净,无违规饲养畜禽,农产品交易、小餐饮及:“五小”行业管理及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城乡结合 部卫生整洁、无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 物料、乱建棚屋和乱开店铺等现象。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