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经济”为什么这样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4475
颗粒名称: “高考经济”为什么这样红
分类号: F224.12
摘要: 今年高考前夕,精明的商家们又不失时机地大炒“高考”概念,推出一系列与高考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从“高考保姆”、“高考房”、“高考心理咨询”,到高考冲刺辅导书、高考营养餐,再到高考补脑营养品,向家长推介万元野山参,商家围绕 “高考经济”各显身手,其招数繁多,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助推“高考经济”红红火火的正是家长过度关注和关心考生的心理,正是残存在人心底的某种攀比心理在作怪。
关键词: 社会经济 高考经济

内容

前不久,在上海市南京东路上的上海第一医药商店里,开展了万元野山参进补推介活动,前来挑选野人参的家长特别多,部分家长甚至求购价值万元的野山参给孩子滋补。
  今年高考前夕,精明的商家们又不失时机地大炒“高考”概念,推出一系列与高考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从“高考保姆”、“高考房”、“高考心理咨询”,到高考冲刺辅导书、高考营养餐,再到高考补脑营养品,向家长推介万元野山参,商家围绕 “高考经济”各显身手,其招数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高考经济”为什么这样红?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家长就盼望孩子能读好书、进名校,他们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很多金钱和精力,孩子高考成功成了整个家庭的希望。据考生家长估算,一般城市家庭的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三长达13年,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至少需花费10万元。家长表示,我们已经投入那么多了,何必要去节省这最后的一点钱呢?商家正是看准了家长这种心态,适时推出围绕高考的服务项目。就拿“高考保姆”来说,虽然可有针对性地对考生进行饮食调理,但以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但每月3000一4000元的高薪也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再说商家推出的“高考房”,价格从每天248元到300多元不等,房间使用也可按钟点计费。位于上海交大附近的一家宾馆内,“高考房”的预订也非常火爆,就连高考期间“500元一天的标准间”都已经全部订完。针对考生应考期间心理容易焦虑、紧张,不少父母就带着孩子去医院寻求“心理按摩”,200元/小时心理咨询费照付不误。像一些鸡精、鱼肝油、花旗参含片等补品,一直卖得很好,一天的销售额差不多是平时的两三倍,前来购买的顾客基本上是高考考生家长。有些牌子的鸡精要80元一盒,健脑口服液也要60元一盒。价格不菲,但家长们都毫不犹豫地给孩子买回去。现在,部分家长甚至求购价值万元的野山参给孩子滋补。也正是由于高考本身背负着太多人的希望与梦想,它才会受到如此广泛关注。当家长们处于近乎非理性的消费状态时,精明的商家刚好趁机赚一大把。
  “高考经济”的火爆,甜了商家,累了家长,苦了考生,让商家在不经意闻赚个钵满盆满。然而,助推“高考经济”红红火火的正是家长过度关注和关心考生的心理,正是残存在人心底的某种攀比心理在作怪。“高考经济”的火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高考的高度关注,但是,如果"高考经济”被商家们利用了,延伸出许多不利于考生减压的服务来,而家长只要有为考生服务的项目就趋之若鸳,随着超出考生需要的“高考保姆”、营养保健品的到来,可能将打破孩子们平时的生活规律,家长的关心越多,孩子压力就越大,考生恐怕难以保持一颗平常心走进考场。
  由此可见,考前适当消费对于保证考生考出好成绩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过度的消费不仅无助于考生迎考,而且还会加重考生的心理压力,作为家长和考生,都应该理顺自己的消费心态,千万不要盲目地相互攀比,花费了过多精力和财力,使自己的努力适得其反,反而传递压力于无形,坏了考生的终生大事,落得个劳而无功。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闻一言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