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当:吉祥文化的体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4144
颗粒名称: 泰山石敢当:吉祥文化的体现
分类号: G127
摘要: 在泰国首都曼谷,多处庭院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在马六甲众多的店铺门,都有“泰山石敢当神之位”的碑石。在马来西亚,“泰山石敢当”矗立在槟城蛇庙外……“石敢当”一般为矩形石碑(或石人),其型制据《鲁班经》记载,为“高四尺八寸,阔一尺二寸,厚四寸,埋入土中八寸”。实际上各地的“石敢当”尺寸大小不一,模式也有多种,大多数并不遵照《鲁班经》所记载的“标准”尺寸。“泰山石敢当”作为中华民族吉祥平安文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厚重的人文历史,是应该值得重视,并加以研究和传承的。
关键词: 泰山 石敢当 文化

内容

在农村,每逢正对路口或巷道的房子,都要在房子的墙角竖一块大麻石,上面雕刻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据老人讲,竖了这么一块“泰山石敢当”就可以挡煞气保平安了。因为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平安吉祥。在种种应用在民宅的“辟邪物”中,“泰山石敢当”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将“泰山石敢当”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的习俗不仅流传到全国各地,还扩散到朝鲜、韩国、日本以及欧洲和美国的唐人街。去年,“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们认为,“泰山石敢当”所表现的“吉祥平安文化”体现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创造力。其文化内涵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许多相通之处,对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对世界的亲和力具有重要意义。“泰山石敢当”在明代以前被称为“石敢当”。在住宅受到外界“威胁”时用“石敢当”消灾化煞的习俗源于上古的灵石崇拜。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已开始在房基下埋填大石以镇宅辟邪,古代学者高濂在《遵生八笺》中称:“除日掘宅四角,各埋一大石为镇宅,主灾异不起。”现在当重要建筑物动工时用的奠基石,其实就是这种以石镇宅习俗的延续。在唐代以前,“石敢当”一直作为建筑物的奠基器物,唐以后,其功能从镇宅”转变为“辟邪”、“化煞”。据宋人施清臣《续古丛编》记载,当时南方街镇丁字路口上都安置“石敢当”,以压制“邪气”和化解“冲煞”,使用地点也扩大至河岸、桥头、村落入口处等,功能也涵括至“镇百鬼、压灾殃、止风邪”等。从明代开始,“石敢当”习俗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若敢当”。泰山是中国的名山,是历朝历代皇帝封禅之地。自古以来,有“泰山安则天下安”之说,“石敢当”习俗和中国人“魂归泰山”的信仰结合在一起,“石敢当”之上加上“泰山”二字,使“石敢当”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气势,更受民众的欢迎。从此以后,“泰山石敢当”习俗以山东泰安地区为中心,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泰山石敢当”习俗相传至今,已逐步革除过去的迷信色彩,表达着人们向往和追求平安吉祥的意愿。《光明日报》今年3月26日以《“泰山石敢当”为华人祈福》为题报道了“泰山石敢当”习俗在国内外的传播情况。报道称:在北京的四合院,有高约四尺的“泰山石敢当”;在闽粤沿海,它与风狮文化相融合,出现了造型多样的“泰山石敢当”,有的在石狮上刻“泰山石敢当”字样,有的在文字上搭配北斗七星、狮子衔剑等图案;在澎湖东北季风最强劲地区,出现了塔形“石敢当”,居民以许多石块砌成将近十层的石塔,以“止煞驱邪”。台湾同胞历来也都把“泰山石敢当”看作平安的象征,称它为“无声的保镖”、“止煞祈福”的万能神。在日本,“石敢当”雕刻遗存有
  600多块。在泰国首都曼谷,多处庭院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在马六甲众多的店铺门,都有“泰山石敢当神之位”的碑石。在马来西亚,“泰山石敢当”矗立在槟城蛇庙外……“石敢当”一般为矩形石碑(或石人),其型制据《鲁班经》记载,为“高四尺八寸,阔一尺二寸,厚四寸,埋入土中八寸”。实际上各地的“石敢当”尺寸大小不一,模式也有多种,大多数并不遵照《鲁班经》所记载的“标准”尺寸。“泰山石敢当”作为中华民族吉祥平安文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厚重的人文历史,是应该值得重视,并加以研究和传承的。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甘志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