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道路的转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3445
颗粒名称: 人生道路的转折
分类号: I054
摘要: 历了1977年的中考,我感恩于父母、老师、兄弟姊妹,还有我走过的曲折的路。生活给我最大的恩赐是一种永远不放弃的精神。我更加深信: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人生不可轻易放弃,只要努力奋斗,不懈追求,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关键词: 老师 父母 中学

内容

从1977年秋全国恢复高考和中考至今已整整30周年了。回想30年前亲历的求知求学之路,感慨万千,终生不忘。1977年下半年,举国上下传递一个振奋全国人民的信息全国恢复高考、中考招生制度。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千千万万被压抑了多年的有志青年如久旱逢甘露,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希望,纷纷投入到紧张艰苦的复习功课当中。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正在当时的高安县大城公社(现高安市大城镇)高邮牙。由于我10岁时随父母下放到老家清江县山前公社(现樟树市吴城乡),中学时代是在山前中学度过的。1975年高中毕业后我回到高安。因此,在高安县举目无老师,抬头无同学,加上毕业两年多,课本也找不到了,给复习功课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当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每天要起早贪黑参加劳动,心里萌发过放弃的念头。是父母的期望、嘱托给了我勇气。是为了实现能继续求学的梦想给了我力量。我兄弟姐妹多,上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他们生不逢时,赶上“文化大革命”,全部下放到了农场;下有弟弟、妹妹,当时他们正读中学、小学。我是姊妹中惟一的高中毕业生。一天吃晚饭时,母亲对我说:“听街上邻舍哇,而今上大学,靠自己的本事考,不要推荐。崽呀!你争口气,也去试一下么?考取大学一来对你自己今后好;二来还可以今后为弟妹留一个‘留城’指标。”父亲接着说:“现在政策变了,机会难得。你哥哥姐姐因家庭生活困难没读到书,就下放了。就是想考也不敢报名,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父母忧虑的眼神和期待的表情震撼着我。后来哥哥姐姐都鼓励我报考。1977年暑假前,我写信给母校山前中学的胡钦铭、洪言忠老师,谈了自己想报考中专的想法,倾诉了在高安孤独无援、复习资料匮乏的情况。两位恩师回信要我到山前中学去,他们会尽力帮助我。7月初的一天凌晨起,为了省路费,我骑着哥哥借来的自行车,冒着酷暑,顶着烈日,从高安高邮骑自行车到山前,历时近10个钟头,行程近100公里,于下午到达山前中学。回到离开了两年多的母校,看到那质朴的教室、明亮的窗户和宽阔的操场,听到教室里传来的琅琅读书声,一切都是那样亲切、那样向往,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在母校得到老师们的热心帮助,有的借书,借资料;有的帮我分析各科重点;有的帮我解难点。记得胡钦铭老师有一本哲学方面的书,因为是“孤本”,不便借,我只好夜以继日地将其重点摘抄下来。几天后,我带着复习资料返回高安,白天劳动,晚上不顾疲惫复习功课。当时我还不到19岁,白天干着繁重的体力活,晚上还要不顾蚊叮虫咬在微弱的灯光下学习,感到十分疲倦,甚至站着都想睡觉。有时我学习到深夜,母亲用开水冲一个鸡蛋给我吃,那就是最好的营养品。面对劳动的压力、生活的艰辛、环境的艰苦,我真想放弃学习,甘受命运摆布。转念,我想到人生有的奋斗可能会失败,但不去奋斗永远无法成功。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我与命运抗争。有人说:人永远是希望的俘虏。我何尝不是如此!正是父母的嘱托、姊妹的支持、老师的期望、信念的支撑,伴我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日子。1977年12月3;日至5日是全国统考的日子。第一天考试我考得很不理想。我和一些下放在高安大城的南昌知青在一起议论,有许多知青由于考得不好,决定放弃考试,准备回去认真复习,明年再考。吃完晚饭,我也觉得没有什么希望,便跟他们一起乘着知青点的大卡车回家。当车行至祥符镇地段时,我想想就这样回家,岂不过去的汗水白流?如何向家人交代呢?我毅然叫车停下,连夜由祥符镇步行到高安县城,继续参加考试。记得1978年正月初四上午,艳阳高照,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悦之中。大城公社一位姓徐的文化干部骑着自行车来到我家,给我送来入学通知书,我被录取在宜春卫生学校药剂班。这份对我的命运产生转折的通知书,给我和全家带来了无比欢乐,给新年增添了一种特殊的喜庆气氛。经历了1977年的中考,我感恩于父母、老师、兄弟姊妹,还有我走过的曲折的路。生活给我最大的恩赐是一种永远不放弃的精神。我更加深信: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人生不可轻易放弃,只要努力奋斗,不懈追求,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光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