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8512
颗粒名称: 科技
分类号: G322.756
页数: 2
页码: 232-233
摘要: 本文介绍了鹰潭市2007年科技工作的概况和重要举措,包括科技政策法规实施与建设、科技计划及项目管理、科技投入及科技经费管理、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知识产权工作、民营科技、技术市场管理、科技合作与交流以及科技工作先进市创建工作等方面。
关键词: 鹰潭市 2007年 科技工作

内容

概述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的精心指导下,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全国、全省、全市科技大会精神,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围绕建设创新型鹰潭的战略目标,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科技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以铜科技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在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中,江西省有3个设区市和8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单位,鹰潭市、贵溪市、月湖区名列其中:在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鹰潭市科技局被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行政管理部门”光荣称号;在全省科技管理评比中,鹰潭市继续名列前茅,被省科技厅评为综合管理先进单位。
  重要举措
  【科技政策法规实施与建设】与江西理工大学合作编制了《鹰潭市“十一五”铜产业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鹰潭铜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制定出台了《鹰潭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示范乡镇、示范县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市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强化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科技计划及项目管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计划管理意见》,改革了市级科技计划管理模式,使科技计划管理工作进入了科学化、规范的轨道,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思路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级计划项目7项,省级计划项目15项。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6项,其中重大科技专项4项,重点项目28项,一般项目14项。
  【科技投入及科技经费管理】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共投入科技经费2443万元,其中获得国家级项目经费500万元,省级项目经费120万元。安排市本级科技经费705万元,占市本级财政年度预算支出的1.5%。在科技经费的使用当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方针,积极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其中市本级科技经费中安排260万元,用于市铜科技孵化器建设专项:安排105万元组织实施3个重大专项:安排251万元用于28个重点项目。
  【科技成果】全市共组织科技成果项目鉴定、验收22项,其中由江西省科技厅组织鉴定的科技成果3项,省级新产品鉴定1项:由市科技局组织鉴定的科技成果16项,市级科技项目验收2项。在鉴定的科技成果中,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的1项,国内领先的3项,达到国内先进的13项。按行业划分,其中工业类成果7项,医疗卫生类成果11项,农业类成果4项。
  全市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4项,安排项目经费18万元;市级科技合作计划1项,安排项目经费7万元;省级推广计划1项,省级国际合作项目1项,安排经费6万元。
  【科技奖励】年内共评审出市级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2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4项,同时积极组织项目推荐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共有2项成果获得2007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项获二等奖。
  【知识产权工作】全市年专利申请量352件,授权量110件,分别比上年增长70%和30%,其中企业专利申请量高出全国36个百分点,成为鹰潭专利工作的主体。设立并向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贵雅照明有限公司及鹰潭何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专利实施资助专项资金,加速企业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江西三川水表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精度节水型水表荣获第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实现了专利技术获国家专利优秀奖零的突破。制定出台了《鹰潭市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执法规范(暂行)》,规范专利管理和专利行政执法行为。
  【民营科技】全市民营科技企业41家,技工贸总收入72.7亿元。从业人员8204人,总资产33.8亿元,利税总额5.2亿元。年内在计划立项、成果登记与奖励、项目对接与人才引进等方面继续加大民营科技管理和支持力度。
  【技术市场管理】全市有技贸机构30家,其中新增3家,注销3家。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6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526.24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012.81万元。进行了全市技术贸易机构年检,完成技术经纪人培训3名。
  【科技合作与交流】成功组织参加了“第九届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和江西省政府2007年香港科技招商活动。与江西理工大学合作编制了《鹰潭市“十一五”铜产业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鹰潭铜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组织人员先后到上海、长沙和安徽铜陵学习考察,拟采取政府、企业和院校三边合作的模式,建设全国第一家以铜科技为主体的专业孵化器。继续加强与天津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年内又与中国人民大学开展了市校合作洽谈,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科技工作先进市创建工作】完成了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中期评估工作,通过科技部2005-2006年科技进步考核,鹰潭市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贵溪市、月湖区再次分别被评为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年内新认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同时对2006年认定的8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进行了考核。基地先后与中国林科院亚林研究所、广东农科院、中南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科院等15个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依托关系。
  【科技特派员工作】年内经市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关于建立农村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长效机制的意见》。
  【科普与科技宣传】以科技进步示范乡(镇)、村、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整合各类农业科技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的积极性,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培养新型农业技术人才,共举办各类农技培训24期,培训农民人数1395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3220份,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户数3240户,吸收农村劳动力5678人。同时开展了送科技下乡、送科普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信息化建设】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及信息化服务能力都有长足的进步。铜冶炼及铜加工、医药化工、仪表照明、眼镜及微型元件支柱产业,通过大力推进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化嵌入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大大提高了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了培训、技术咨询与服务、专业人才资源等体系建设,为制造业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人才,增强了鹰潭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大力开展了农村科技信息化工作,通过了《鹰潭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在市中心建立了以“6444110”热线为主要服务手段,集互联网站、手机短信、自动语音、自动传真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技术平台。建立了由专业服务站、乡(镇)基层服务站及县(市、区)服务中心组成的视频会议系统。
  【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2007年,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已落户规模以上铜加工企业65家,废旧铜收购企业43家,铜加工能力116万吨,初步形成了铜杆、线、管、棒、板带、异型材及铜铸件等上下游产品配套的铜产业链。江西铜业公司30万吨铜冶炼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全市铜冶炼能力已达到70万吨。年内、全市铜企业实际铜产品产量135.3万吨(含阴极铜55.4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4亿元,税收2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32%;其中,地方铜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3亿元,实现税收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242%。
  【市局机关政务管理】积极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和领导干部作风年建设活动。鹰潭市科技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名列全省科技系统各设区市第二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2007年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人民群众满意的行政管理部门”荣誉称号。全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加强了科技系统党的思想建设;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加强了对科技系统干部队伍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以好的工作管理作风促科技工作大发展。
  (倪佑珍)
  【市科技局副县级以上干部名录】
  局 长:李志坚
  副局长:杜剑玲 官国保 欧阳金焰
  纪检组长:聂美娟(女)
  副调研员:王显吉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8

《鹰潭年鉴.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收录2007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辅助资料三个部分,内容包括:特载、大事记、市情概览、军事、法治、工业园区、城乡建设等数十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夏永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