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7079
颗粒名称: 广播电视
分类号: G229.27
页数: 3
页码: 258-2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鹰潭市广播电视系统在宣传工作、事业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和突破。主题宣传突出,对外宣传成果丰硕,宣传形式不断创新。事业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迅速,广电网络化、数字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广电行业管理加强,安全播出得到保障。广电队伍充满活力,整体形象明显提高。
关键词: 鹰潭市 广播 电视

内容

【概述】 2006年,全市广电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与发展并举、创新与实干并重,广播电视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实现新的突破。
  【宣传工作亮点纷呈、出新出彩】 1、主题宣传浓墨重彩。全市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贴市委、市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先后围绕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建设创新创业江西,实现科学和谐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纪念建党85周年和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以及市第六次党代会,市人大、政协“两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等重点,精心策划200多个选题,采写播出了一批有新意、有深度的系列报道、专题报道和典型报道,确保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主旋律响亮、主动仗漂亮,并为全市上下学习、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营造了浓厚氛围。全年市电台共播发本地新闻4500余条,市电视台播发本地新闻4800余条,拍摄制作广播电视专题片近90部,市广电报采用稿件500余篇,广电网站设立各种栏目100多个;贵溪有线广播电视台播发本地新闻1300条,余江播发本地新闻928条,江铜、贵电台分别播发1500余条和450余条,为全市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2、对外宣传成果丰硕。全年共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稿10条,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专题一部,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用稿6条,其中单条3条;在省电台新闻联播用稿268条,其中头条18条,全省排名第四;在江西卫视新闻用稿327条,其中联播286条,头条27条,在省电台、省电视台上头条稿数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江铜电视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稿1条。各县(市、区)在市电台新闻节目上稿情况:月湖420条,余江327条,贵溪112条;在市电视台新闻节目上稿情况:贵溪228条,月湖191条,余江175条,龙虎山37条;在省电台新闻节目上稿情况:月湖13条,余江10条,贵溪8条;在省电视台新闻节目上稿情况:贵溪20条,余江15条,龙虎山14条,月湖6条。3、宣传形式不断创新。年初,制定并下发了《鹰潭广播电视宣传规划、策划、评议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强化宣传规划、策划和评议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每月确定宣传重点,精心策划选题,使广播电视宣传重点更加突出,形式出新出彩。加大了节目栏目创新力度,突出本土化和个性化,不断求新求变,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深受群众欢迎的节目栏目。电台《行风热线》节目的上线单位由2005年的32家增加到2006年的46家,由每周一期增加到每周两期,并根据广大听众的要求调整了节目播出时间,全年《行风热线》共受理听众来电1100多个,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850余件,得到了广大听众及市领导的一致好评。加强了同县(市)及市直单位的协作,与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分别合办了电视栏目《鹰潭教育视窗》、 《鹰潭警务报道》;与贵溪市、余江县、月湖区进行新闻宣传的合作,在《鹰潭新闻》中开设了县(市、区)新闻之窗,使广播电视宣传题材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彩。4、广电媒体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市属两台一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特色,积极走出演播室,组织、参与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节目与社会、与群众走得更近、贴得更紧。一年来,共举办各种活动16场(次),其中市电台举办的“高考爱心车队”活动,出租车司机踊跃参与,社会反响强烈;广电报社举行的封面人物才艺大赛,现场气氛热烈,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电视台举办的“助学圆梦行动”活动,记者顶着盛夏炎热,采访行程达1600公里,制作和播出节目30多期,激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资助学热情,帮助20名家境贫寒的学子实现了大学梦,得到广大群众和领导的高度肯定;市电台、江铜电视台分别成功举办了建台20周年庆典活动,提升了媒体自身形象。5、宣传质量显著提高。2006年,共有23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山里山外》获第六届全国百家电视台电视文艺三等奖,《一个“妈妈”和14个聋哑儿的故事》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并获一级甲等奖和江西新闻奖一等奖、江西广播电视奖一等奖,专访《这山这水这妹子》获江西广播电视奖报刊类一等奖,市电视台与江铜台联合采编的《循环经济变环境包袱为事业财富》在央视《新闻联播》长篇播出并获江西省第六届科技好新闻一等奖。
  【事业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1、“村村通”工作取得新成效,广播电视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把“村村通”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采取光缆传输与数字微波传输有机结合的办法,较好地完成了“村村通”建设任务。加快了农村有线电视光缆网建设步伐,余江县所有乡镇、贵溪市13个乡镇实现了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同时在全市各乡镇发展农村数字微波电视用户近2000户,进一步扩大了广播电视覆盖范围。目前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6.38%和92.1%。2、广播电视网络化、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自筹资金70余万元完成了市电视台非线性制作网络系统的采购和构建,购置了广告制播设备,更新了市电台采访设备和新演播室的建设,广播电视制作播出设施逐步实现数字化。江铜电视台投入近70万元,对采编播以及传输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3、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贵溪广电综合大楼正在积极筹建,余江广电大楼已经封顶。筹建了市广播电视监测台,完成了各项设备的安装调试。807台的迁建工作取得进展。4、产业经济稳步发展,经营收入有新的突破。2006年,市局产业经营收入达60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了广电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市网络分公司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609户,实现经营收入740万元,其中基本业务收入达684.7万元,比上年增长15.08%,超额完成省公司下达的任务。贵溪局、余江局和铁路台经营收入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实现了广电产业的稳步发展。
  【广播电视行业管理不断得到加强。安全播出管理确保了无安全播出事故】 行业管理取得新成效。一年来,发挥广电媒体的综合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刊播广电法规、印发宣传单1万余份。加强了对全市播出前端和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管理。对县(市)广播电视台、企业台(站)、部分乡镇广播电视站的播出前端和节目播出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及时进行了处理。加大了对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及私自安装、销售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的整治力度,全年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查处非法销售点10个,共收缴非法卫星电视节目接收设备200余套。江铜、贵化、铁路等企业台(站)节目播出管理工作制度完善,富有成效;贵溪局、余江局、铁路和江铜台较好地完成了加扰工作任务。
  安全播出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修订并印发了新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完善指挥机制、保障体系和备份手段,组织开展实战演练。对全市各播出单位的安全播出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加强了“两会”、五一、十一六中全会、全国血防工作会议在鹰潭召开等特别保证期的安全值班,确保了全市广播电视播出和传输的安全。在全省广电系统率先制定了《关于加强技术工作的意见》,不断加大技术工作力度。市、县局机关和各台(站、公司)都实行24小时值班,重要播出时段组织巡查组进行24小时巡查,确保了广播电视播出和传输的安全。
  【广电队伍充满活力,整体形象明显提高】 本局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省市党代会精神等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教育,落实制度,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行风评议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了“文明科(部)室”、“文明职工”评比活动,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大了干部职工业务培训力度,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期(次),选派人员参加省、市各类培训班12批次,接受教育培训人员800余人次。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举办了全市广电系统联谊会活动,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全系统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广电局先后获全省广电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广电系统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全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十佳文明机关”、市级文明单位、全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等各种荣誉30余个,获市级以上先进个人16人次。
  (李如萍)
  【市广播电视局副县级以上干部名录】
  党组书记、局长:周佐明
  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光友 汪白杨
  党组成员、电视台台长:陈饶文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叶洪顺
  党组成员、副调研员:万木辉
  党组成员、电台台长:黄忠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7

《鹰潭年鉴.2007》

本年鉴主要收录2006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辅助资料三个部分,内容包括:特载、大事记、专记、市情概览、军事、法治、工业园区、城乡建设等数十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华志萍
责任者
李如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