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6504
颗粒名称: 水利
分类号: F426.92
页数: 2
页码: 167-168
摘要: 这篇文字主要讲述了2006年鹰潭市水利工作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防汛抗旱措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展、水旱灾情、水利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 防汛抗旱 水旱灾情 水利管理

内容

【概述】2006年全市水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确保防洪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抓好“两固三改一保持”(堤防加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改水、机电泵站改造;水土保持)建设重点,加强领导,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水利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水旱灾情】 2006年1-6月鹰潭累计降雨1605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24.9%,其中4-6月降雨量达1303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多45.2%,并先后发生五次集中强降水,尤以6月上旬为甚。6月3日-7日,全市24个自动气象站平均雨量188.5毫米,贵溪市文坊、冷水、塘湾水库、雷溪、白庙水库、月湖区、余江五湖水库等7个站超过200毫米。强降水致使江河库水位猛涨,信江鹰潭站于6月7日12时出现了洪峰水位30.17米,超警戒线0.17米,为2000年以来最高洪水位;白塔河耙石站6日23时洪峰水位32.26米,超警戒线126米,有180多座水库先后溢洪。贵溪口路源水库(小2型)、余江水北圩堤等工程发生严重险情。据统计,全市有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受灾,受灾人口32.74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4.76亿元。进入7月,鹰潭境内持续晴热高温,7月1日至9月20日,降雨量194毫米,仅为多年同期降雨的50.4%,基本无雨天数57天,使18座水库干涸,江河水位偏低,因旱有6.9万人、70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防汛抗旱】为应对突发性洪涝灾害,各级防汛指挥部和水利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五个确保”目标,突出抓好水库保安、山洪灾害防御和未完全治理流域三个防汛重点,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筹备防汛物资,落实防汛抢险队伍,组织开展防汛检查和督查,并依靠多年建成的防洪体系,周密部署,科学调度,取得了不溃一堤、不垮一坝、不死一人的防汛胜利。面对旱情,各地及时维修、改造现有灌溉设施,在确保库塘安全的前提下,蓄、引、提多措并举,充分挖掘小型水利工程蓄水能力,千方百计开辟抗旱水源,确保中型灌区抗旱夺丰收。
  【口路源水库抢险纪实】6月4日晚12时左右,贵溪市泗沥镇巡查人员在巡查口路源水库时,发现主坝约1/3坝高处有2公分宽的弧形裂缝,并有渗水,立即向贵溪市防汛指挥部报告,贵溪市防汛指挥部接报后,当即派3名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通过查看,口路源水库不但主坝出现裂缝、渗水,且副坝出现约200平方米的滑坡、漏水,情况十分危急。险情发生以后,贵溪防汛指挥部门一面向有关领导报告,一方面全力组织抗洪抢险。鹰潭市防汛指挥部接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黄建盛,副书记张崇纪,市委常委、贵溪市委书记陈爱民,市长助理彭中华等有关领导立即赶赴现场,制定抢险方案,指挥抢险。鹰潭、贵溪水利部门均派出数名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市长胡宪、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林立和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魏运亭坐阵市防指指挥,调集抢险队伍与物资投入抢险。受省领导的委托,省防汛总指挥部秘书长朱来友亲临现场,指导抢险。
  由于领导重视,指挥有方,查险及时,措施得力,到6月5日19:30时,主坝和副坝导渗抢险任务已完成,洪道挖深1米左右,降低库水位0.7米,泄洪4万余立方米,水库险情基本稳定。这次抢险投入武警、特警、消防警300余人,干部、民兵300余人,挖掘机3台,汽车50余辆,砂硪土方各200余立方米,土工布1000余平方米及编织袋、蓬布等物资。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展快】按照省政府2007年底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总体目标,2006年全市各级水利部门明确责任,攻坚克难,筹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5622万元,累计开工107座,占规划总数的84%。其中:中央补助中型水库2座,占50%,省补助中型水库1座,占100%,省补助重点小(1)型水库5座,占100%,一般小(1)型水库11座,占65%,小(2)型水库88座,占88%。累计完工88座,占规划总数的69%。其中:中央补助中型水库2座(硬石岭、塘湾水库),占50%,省补助重点小(1)型水库5座,占100%,一般小(1)型水库4座,占24%,小(2)型水库77座,占77%。开工率和完工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圩堤整治迈上新台阶】信江干流堤防建设进展加快,中潢圩堤邹家湾抛石护岸、五脑闸重建工程已经竣工,实施完成团湖圩堤、岭上圩堤土方断面达标2.3千米,开工建设市区日元贷款城市防洪工程,有效地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
  【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紧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了历年规模最大、效益最突出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中型灌区清淤,完成水毁修复119处,清淤渠道370千米,新建小型水源工程116处,新增蓄水能力300万立方米。加快余江白塔渠水利血防(西片区)应急项目建设,其主体工程的完工,得到水利部领导和受益群众的好评。统筹农村人口饮水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试点,以贵溪泗沥和余江锦江、潢溪集中供水等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为重点,累计实施完成供水工程2962座(处),解决3.45万农民用水安全。加强了机电泵站技术指导,2006年汛前完成了2005年度省级安排本市中潢、团湖电排总站和九牛滩泵站改造项目。同时启动了2006年度石港电排站和九牛滩续改项目,使旱涝保收面积明显增加,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水土流失治理效益好】继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生态优先,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2006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万亩,其中营造水土保持林2万亩,发展经济果林1万亩,封禁保护2万亩。
  【依法行政稳步推进】市政府已原则通过《鹰潭市河道采砂管理实施办法》、《鹰潭市水土保持暂行办法》两个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从根本上理顺了河道采砂管理体制,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为水土保持和河道采砂的统一监督管理主体,从而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和河道采砂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依法查处铁路电气化改造、鹰景高速等涉河建设项目,维护了河势稳定和堤防安全。通过狠抓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落实,长期困扰鹰潭水资源执法管理的中央直属电厂水资源费征收问题取得重大突破。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审批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得到加强。以省、市人大开展《水土保持法》和“三同时”制度执法检查为契机,大力开展信江环保行活动,重点加大对贵溪西排国防公路等5个在建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深化水利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市10个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任务,核定177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落实“两费”185万元,为基层单位带来了活力,使基层职工看到了希望。
  【大力推广农民用水户协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利部、发改委、民政部《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坚持积极稳妥、分类指导、政府扶持、民主管理和公开透明的原则,着力抓好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组建试点工作。2006年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119个,其中经民政部门登记备案51个。
  【水利前期工作】组织编制鹰潭市水利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报告、1-5万亩圩堤整治、白塔渠灌区水利血防(东片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夏埠城区防洪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划。完成了农村饮水、病险水库、机电泵站更新改造等10余项重点项目初步设计和审查等前期工作,较好的实现了与国家、省投资政策的对接,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年本市争取国家、省水利建设补助资金3167万元,在近几年基数上稳中有升。
  【水利建设与管理】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和建设“三制”,严把水利工程质量关,加强水利工程监理、勘测设计资质年检和注册上岗;建立水利招投标动态管理制度和水利施工企业资质审核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认真开展了水库安全管理和达标考核评比。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和涉河建设项目的管理,先后完成了跨白塔河铁路、公路大桥等9项市管河道涉河建设项目审查。
  【市水利局副县级以上干部名录】党组书记、局长:官金福 党组成员、副局长:袁松林 王国金 徐可喜 党组成员、副局长、纪检组长:洪尝林 党组成员、副调研员:吴龙彪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7

《鹰潭年鉴.2007》

本年鉴主要收录2006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分为综合情况、动态信息和辅助资料三个部分,内容包括:特载、大事记、专记、市情概览、军事、法治、工业园区、城乡建设等数十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志敏
责任者
童振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