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图书馆
鹰潭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鹰潭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重要举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5562
颗粒名称:
重要举措
分类号:
D632
页数:
2
页码:
220-2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鹰潭市民政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城市低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加强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慈善捐助工作。
关键词:
鹰潭市
民政
重要举措
内容
【社会救助】城市低保巩固了“应保尽保”的成果,保障了2.8万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占全市非农业人口的8.9%。加大了动态管理的力度,全年新进低保252人,退出低保1079人,发放低保金1991.89万元。保障功能进一步加强,月补差水平由原来的53元提高至62元,市区保障标准由原来的120元提高到160元。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救助人口1.18万户,2.43万人,年发放救助金365万元。推广了余江县洪湖乡“民政干部下村发放,救助对象就近领取”的经验,实现了救助对象以人为单位向以户为单位的全额救助的转变,救助方式由分两档救助向分四档救助的转变,救助资金由半年发放一次向每季发放一次的转变,救助途径由民政部门单一救助向多层次、多渠道救助的转变。加强了农保资金监管,确保了养老金按时兑付。农村医疗救助全面铺开,全市各级共筹措救助资金199.49万元,实施大病救助和资助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94万人,发放救助金98.39万元。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救助特困居民82人,发放救助金22.2万元。全市五保对象3731人,在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2253人,集中供养率由2004年的48%提高到60.4%。同时,全市实现了五保供养金在县级分帐管理,确保了五保供养金及时足额兑现。
进一步理顺了救助管理工作关系,市人民政府研究转发了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意见(试行)》,明确了市政府有关部门救助管理工作职责。全市两级民政部门以及市救助站共接待求助对象5600余人次,实施救助和临时救济5000余人次,其中市救助站救助求助对象4000余人次。
【救灾救济】一是扎实做好救灾工作。2005年,鹰潭市先后遭受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为切实保障灾民的生活,各级民政部门及时做好查灾、核灾、报灾和灾后救济工作,全市共下拨用于灾害救济的资金315.8万元。同时深入开展了春夏荒灾情和冬令灾民生活情况调查,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今冬明春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工作的通知》、出台了《冬令救济方案》,妥善安排了灾区困难群众生活。二是强化救灾工作机制,出台了《鹰潭市民政局应对重大洪涝灾害紧急救助工作预案》和《鹰潭市因灾住房全倒户救助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了救灾工作应急反应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三是实行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的救灾管理工作方式。市县两级财政共安排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84万元,建立了救灾专户,规范管理救灾资金。四是完成了因灾住房全倒户重建工作。2005年全市因灾住房全倒户42户,下拨扶持资金39.5万元,截至2005年底已全部重建,搬进新居。
【慈善捐助】紧紧围绕救灾、助学、助医、助老和抚孤等方面,开展了“手牵手慈善敬老”活动,通过福利企业与敬老院结对帮扶形式,为敬老院募集建设资金;开展了“慈善敬老救孤一日捐”以及以“冬衣暖人心”为主题的募捐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了踊跃捐赠的热潮。2005年,共接受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近200万元。
【基层政权】全面部署开展了第六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2005年9月份启动以来,各地认真贯彻“两法一规”,坚持严格程序,依法选举,至2005年底,已有396个村(居)委会完成了投票选举工作,完成率90.8%。村民自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成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继续推行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健全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社区建设】城市“八进社区”活动不断深入,形成了共建社区、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局面。狠抓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服务功能,促进了社区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社区信息化网络逐步建立。加快推进农村村落社区建设,按照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自愿参与,按照以人为本、服务村民、依法自治、民主管理、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等原则,已建立村落社区375个。广泛深入开展了城乡社区建设争先创优活动的示范城区活动,树立了城乡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
【双拥工作】继续加大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力度。全市双拥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军地互办实事成效显著,尤其是在落实市内公交车、各风景旅游区对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实行免费乘坐、参观,随军家属安置和军人子女中考加分三大难点问题上取得了突破,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
【优抚安置】各级政府将双拥优抚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开展了“我为功臣献真情”结对帮扶活动,结对帮扶率达90%,帮扶资金物资近60万元。实施优抚安居工程,落实资金26.8万元,为41位重点优抚对象的无房户、特困户新建(修)了住房,社会反响良好。实施优抚医保工程,进一步完善在乡优抚对象三个层面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标准。推行抚恤补助工作规范化,实行了抚恤补助金社会化发放制度。余江县为所有乡镇民政所配置了电脑,实现了优抚工作数字化网络管理。各级政府出台了专门文件规定了优待金的筹集和兑现标准,城乡义务兵家属优抚优待标准创出历史新高,其中城镇优待标准贵溪市由原来的800元提高至1250元,余江县由750元提高至850元,月湖区由300元提高至1255元。农村优待标准分别为:贵溪市2330元,余江县2300元,月湖区2500元。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基本解决了历年安置工作的遗留问题;2005年全市共接收退役士兵620人,其中城镇退役士兵356人,推进了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继续实行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安置补助金制度,年筹集资金201万元,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50.54%;开发农村退伍军人两用人才237人,开发率90%。接收军队离退休老干部4人,较好地保障了军队离退休干部两个待遇的落实。
【社会福利】全市按照“八个一”的要求,新建改造“三院”建设项目21个,其中福利院项目1个,农村光荣院4个,社会敬老院16个,新建面积1.81万平方米,改造面积54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131万元。所建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新增床位数807床,增加收养对象685人。实施了“明天计划”,为18名残疾孤儿进行了手术治疗,为2名残疾儿童配备了矫治器具。按照社会福利社会化要求,新增民办社会福利机构4家,新增床位数80余床,收养社会老年人住养增加160余名。落实了福利院“三无”对象生活费调标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福利企业资质管理工作,严格福利企业年检制度,全市社会福利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安置残疾人员就业1000余人。
【扶贫开发】紧紧围绕促进贫困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集中力量抓好整村推进这项重点工作。一是适时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培训村民106人次,输出村民37人。二是组织重点村实施扶贫规划并对资金到位情况进行自查。对照规划,通过编制年度扶贫开发项目资金计划,重点抓了“三清三改”。三是在贵溪市启动中国扶贫基金会儿童营养餐项目(属美国援助项目)。
【民间组织管理】严格审批手续,做好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大力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实行民间组织年检制度,全面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规范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批露制度,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
【殡葬改革】全市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月湖区与浙江客商协议投资1500万元新建殡仪馆项目正式启动。2005年3月,贵溪市火化殡仪馆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全市各县(市、区)均实施了火化“零点行动”。火化率进一步提高;乱埋乱葬专项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以全市开展“告别陋习,树立新风”活动为契机,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整治城市丧葬秩序,取得良好成效。
【区划地名】加强地名命名规范管理,启动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完善了地名标牌管护机制。大力推进地名数据库建设,完成了余江金溪线和贵溪余江北线的联检工作和鹰潭市政区图的编辑发行工作。
【老年人工作】全市老龄机构得到了全面理顺,市、县两级老龄机构已全部建立,保证了老龄工作正常开展。按照广泛、深入、持久、规范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继续做好第二轮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参评工作,为跨入先进行列打好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来信来访工作,认真协调处理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胡云英 桂萍)
【市民政局副县级以上干部名录】
党组书记、局 长:简四涛
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碧江
党组成员、助理调研员:何丽华(女)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松泉
调研员:余文秀
扶贫办主任:邵云
军供站站长:毛晓荣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6》
本年鉴主要收录的是2005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部分条目因内容需要时涉及到2005年度之前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