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举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5447
颗粒名称: 重要举措
分类号: G527.56
页数: 4
页码: 197-2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鹰潭市在教育“十五规划”下,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重点建设了窗口学校,加强了信息技术教育和远程教育,并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和建设项目。此外,本市还加强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并提升了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成果。
关键词: 鹰潭市 教育 重要举措

内容

【教育现代化】继续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工作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不动摇。加大窗口学校建设力度,全市共有22所学校评估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005年有14所学校完成上报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滚动评估定分。在此基础上,将建设重点由城市学校层面转向市(县)、区乡镇的区域层面,加大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力度。出台了《鹰潭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十一五”规划意见》。市教育局已开动与省厅网上视频会议系统,市中招办、高招办、电教馆已实现与省业务部门工作信息网上互通。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不断加快,全年争取计算机专项补助10万元,新安装计算机70多台,改善了中小学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硬件条件。12月启动建设了第三批远程教育项目,投资总额达1300多万元,安装卫星接受设备和多媒体电教室480多套,至春节前我市农村中小学校(除教学点)基本实现远程教学的目标。举行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校长、教师说课比赛,推荐了三门学科23节电教优质课、80件CAI课件和78篇电教论文评比,获省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4名。全市450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省(150多名)、市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和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职业学校已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必修课程。
  【重点项目建设】一是优质高中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3980万元,建成校舍面积6900平方米,贵溪一中、余江一中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市一中、市四中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部分项目按期完工。二是希望工程、明德工程、中石化学校工程项目建成学校7所,投入资金270多万元,创历史最好成绩。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余江春涛中学寄宿制工程已竣工,中童中学寄宿制工程已动工。市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工程已启动。三是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取得重大成绩。2005年全市共筹措农村中小学危改专项资金1470万元,改造危房面积4.13万平方米,危房比例由年初的6%下降到年底的2.32%,现存的D类危房已基本全面消除,在全省处于先进行列。通过以上工程的完成,进一步提升了本市的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
  【教育交流与合作】全年组织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外出考察、培训860人次,接待外地教育团组16批、计220余人次来访;组织了50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300多名城市小学师生与农村小学师生开展师生友好交流;新聘外教师2名;新通过合作办学项目2个;适应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妥善安置了360余名在鹰外籍人士子弟就读。
  【幼儿教育】本市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幼儿教育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截至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独立设置的幼儿园65所(其中民办52所),在园幼儿1.56万人,教职工839人,其中专任教师525人。另据统计,全市还有未经审批的民办幼儿园182所,在园幼儿近万人。全市3-6岁幼儿入园率为53.35%,县城以上3-6岁儿童入园率为80.06%,农村学前一年入园率为65.58%。目前,全市共有省级示范幼儿园7所,占全省的十二分之一,市级示范幼儿园7所、二级幼儿园8所。
  【基础教育】进一步强化基础教育重中之重地位,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99.79%、97.46%以上;农村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城区控制在1%以内;全市小学362所、教学点79个,在校学生8.87万人;初中63所,在校学生5.82万人。二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现有普通高中18所(含民办8所),在校生2.39万人,毛入学率由去年的55%上升至59%。2005年招收高中阶段新生8905名,比上年增加447名,增长率为5.28%,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74%。三是全市高考再创佳绩。全市报考人数7548人,比去年增加574人,增长8.2%。文、理科600分以上和一本上线率均为全省第一。鹰潭一中具有保送资格学生占全省第一,余江一中文科二本线以上上线率45.4%、理科二本线以上上线率55.1%,贵溪一中高考成绩也大幅提高,2005年我市参加高考学生录取率列全省第一。四是全面推进课改实验区中考改革工作。2005年课改实验区的初三毕业生共计3696人,参加中考人数3293人,占全市考生总数的22%。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三个方面。考生每个科目均按A、B、C、D、E五个等级划分。最后评价结果,A等级1316人,B等级1757人,C等级141人,D等级3人。五是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学校达350所,占学校总数的96.69%,开英语课的小学生4.22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7.57%。小学、初中、高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校分别达87、62、15所,分别占学校总数的24.03%、98.41%、88.24%,开课学生分别达2.60、4.57、2.26万人,分别占学生总数的29.28%、78.48%、94.47%。六是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5年全市共安装电视播放点88个,现代卫星远程教育接收点342套,多媒体电教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教室49套。总投入资金1308.6万元(其中中央投入436.1万元,地方投入872.5万元(市、县总配套261.64万元))。七是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2005年春、秋两季,全市共有价值228.2万元的免费教科书发放到4.80万人次手中;共有1.08万人次获得杂费减免,减免总金额达92.36万元;帮扶寄宿生3570人次,补助生活费总计17.88万元。
  【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大职校招生宣传力度,引导合理分流,继续面向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招生办班,扩大了重点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2005年全市职业学校招生在去年7617人的基础上,多招1658人,达9275人;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职校生中级工平均达标率达85%,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全市12所职业类学校中,国家重点示范校1所(市应用工程学校)、省级重点3所,在校生达2.2万人。在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上,一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市财政列支10万元专项职教补助经费,教育附加列支20%支持职教发展。市应用工程学校和市职中等学校基础设施投入374万多元,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二是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涌现了像九龙中专、育才学校、理工学校、南方工商学校等一批发展迅猛、管理到位、办学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机构。
  【高等教育】市职业技术学院自2002年6月组建以来,克服困难,取得了长足发展。至2005年学院本部面积达500多亩,校外拓展12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教职工达222人,专任教师达168人,全日制在校生达4400多人。招生数逐年加大,2005年招生达1600多人,生源来自12个省(市、区),成人学历教育在籍生近500人。至目前已开设了34个专业,建有10多个专业实验室,配备计算机500多台,藏书12.88万册,设有国家考试站(测试点)4个、市级师资培训中心1个、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1个,同时还建立了青岛等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本市高等教育基本具备了向本科教育过渡的条件。
  【教育体系】多层次、多方式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制订了《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对25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规范办学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22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年检,2005年新批社会力量办学机构3个(培训部2个、高中部1部);全年共组织1300多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比去年增长1%;380多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成6个市级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完成各类成人培训2.8万人次。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年完成普通话培训教师400多人,普通话测试公务员3000多人、教师300多人,组织第八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
  【素质教育】1、加强行政推动,全面实施课改。2005年秋季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全部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年初,成立了鹰潭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选用委员会,制订下发了教学用书目录,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邀请省专家来鹰潭讲学,课改实验教师接受中小学新课程培训287人次。同时加大课改宣传,加强课改交流,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2、加强教育科研,实施课题带动。各地各校“科研兴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科研取得新进展。本市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证实研究》通过了结题;并有10项省级电教课题获准立项。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校本研究’’活动,组织了初中、小学优质课比赛,锦江小学教师齐方获全国一等奖。对全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情况进行了调查,为小学“五改六”和城市初中补充英语师资提高供了依据。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研员2名,壮大了教科研队伍;组织召开了全市高考分析会和2005年高三各科复习教学研讨会。加强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常规管理,教育教学更趋科学、规范。3、加强特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成功举办全市少儿乒乓球锦标赛、“苗苗杯”少儿田径赛、“实验中学杯”中学生男子篮球赛、“天洁杯”第十一届全市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全市中小学文艺调演、民办学校文艺调演。在城市小学高年级普遍开设了消防知识课,消防知识引入课堂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将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的同时,还组织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资源,创新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4、加强正面引导,切实转变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切实转变观念,为课改提供环境保障。编制市区初中、小学施教片区图,依法规范就近入学;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正面引导分流,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举办中职招生咨询会,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及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职业类学校。5、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2005年,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先后下发了《关于改善和加强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鹰潭市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评估细则》和《鹰潭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督导评估计划》及方案,提出了“全员育人”的理念。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 “6·26”禁毒征文等比赛活动、开展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开展了“心系祖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青少年学生读书教育以及建设和谐平安鹰潭,共创文明交通秩序等项教育活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和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创建节约型学校(单位)教育活动的通知》,增强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协助市职院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了该校辅导、班主任队伍建设;制订《关于加强中小学校班主任工作意见》,组织评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论文。通过不懈努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德育载体日益丰富,一批德育基地相继建成并发挥积极作用,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6、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全年,共对4.80万名贫困生,发放免费教材金额达228.2万元;共有1.08万人获得杂费减免,金额达92.36万元;帮扶寄宿生3570人,补助生活费17.88万元。余江教育局贫困生帮扶网站的建立,为贫困生寻求社会帮扶拓展了空间,发挥了良好效果。目前,从社会各界到各级各类学校关注弱势群体的爱心网络正在形成,扶贫济困意识正在得到强化,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教师队伍建设】1、以抓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推进学习型教育系统建设。结合保障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健全了教育行政和各校学习制度、读书制度、培训制度等,规范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学习行为,使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一是制定标准,使单位和个人明确目标,以评价促学习、软件换硬件、抓课题带学习、表彰先进、组织考试等方法,使学习转化为单位和个人的内在动力;二是大力开展转岗培训,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三是开展了师生计算机操作及新知识培训、公民道德法制教育、周五机关干部理论学习活动等等。教育系统掀起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争当学习型个人的热潮。全年,教育系统培训党员干部380多人次,教师新知识培训537人次,校长管理培训205人次,干部、教师撰写各类学习论文4300多篇。目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职进修专科371人、本科220人、研究生30多人。全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83名(其中:中学44人、小学39人);面向社会开展了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市直150人通过认定取得了教师资格;完成评定中学高级教师160人、中学一级教师332人、小学特高级教师5人、小学高级278人。干部队伍理论和管理水平有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知识结构进一步更新。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师培训重在素质培训、教师教育重在师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下发了《鹰潭市学校校长行为规范暂行规定》、《鹰潭市学校教师行为规范暂行规定》、《鹰潭市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意见》、《鹰潭市学校职业道德考核测评标准》等一系列文件,启动实施了“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下半年,学校作为第二批党员先进性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是先进性教育的切人点和落脚点,使教师师德建设掀起了新一轮高潮。2005年,市一中校长李木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市职中和市四中校长梁滨生分别被市总工会授予首届“双十佳”的“十佳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和“十佳职业道德先进个人”称号。通过一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总体有新的提高。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抓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了对学校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组织了一批学校年轻领导到外地挂职锻炼。进一步推进了基层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各学校近30名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任职;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提高了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和考察结果的真实性,教育干部的培养、任用和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
  【教育行政】1、切实推进依法治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成立了“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制订普法规划和学法计划,征订《“四五”普法读本》,组织9100多名教职工参加“四五”普法考试,并取得良好成绩;组织干部参加了依法行政培训,换发了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证;督促学校制订和完善章程,100%的直属学校完成了学校章程的制订;年终开展了“依法治校”工作评估,98%的学校评估基本达到要求;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制订《鹰潭市教育系统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试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了校务公开工作,教职工积极性进一步得到发挥,教育形象进一步改善。积极开展了学校及周边治安整治行动,狠抓了五项安全工作(即校园、消防、炊食、校舍、交通安全)落实,维护了学校的稳定,净化了教育教学环境,师生安全感明显增强。今年,鹰潭市一中、贵溪市一中、九龙中专三所学校被省评为首届省级安全文明学校。2、加强教育检查、督导工作。召开鹰潭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成立鹰潭市政府第一届教育督学队伍,建立督导责任区,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情况调研、中小学“减负”、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督查、学校校产工作检查、铁路移交学校、幼儿园情况调研、外来工子弟就学情况抽查、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民办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检查等等,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9月份,市人大《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及市教育局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在充分肯定我市教育近几年来取得最大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市教育局认真对照市人大的意见,迅速组织工作调研,开展了工作整改,对农村初中控辍问题、教师管理,尤其是市直教师内部流动问题,专题向市政府提出了建议。12月将改进情况专题报告市人大。3、加大教育纪检监察力度。召开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层层签订了责任制,狠抓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对教育收费、招生录取、教师聘用工作进行了全过程监控,查处有乱收费行为的校长一名,成立贵溪市教育局会计结算中心,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率;加强了教育审计,推行收费公示制,开展规范中小学收费“回头看”和收费规范学校验收活动,有效遏制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2005今年查处违规收费,涉及学校仅9所,金额29.69万元,乱收费行为明显减少。4、浓厚调研之风,落实行政效能监察,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市教育局全体机关干部坚持每月深入基层调研,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倾听师生意见,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通过推行政务公开;结合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召开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市直学校校长工作会议,认真学习市政府关于推行政务公开,强化行政职能建设的有关文件,对工作进行了总体布置,提出了要求。完善和修订了机关一系列工作规章,对机关作风建设提出了切实的措施。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制和首问负责制,继续清理审批事项,精简会议文件,认真做好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了改善,受到群众和基层学校的欢迎,教育行风测评有望进一步改善。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6

《鹰潭年鉴2006》

本年鉴主要收录的是2005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部分条目因内容需要时涉及到2005年度之前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