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4286
颗粒名称: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分类号: F127.56
页数: 3
页码: 32-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鹰潭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18.62亿元,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1%,第二产业增长21.9%,第三产业增长14.0%。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300美元。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同时,鹰潭市成功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游客5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8亿元。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鹰潭市 国民经济 2005年

内容

【概述】2005年是鹰潭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实现加速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努力构建和谐平安鹰潭、共创富民兴市大业,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十五”计划预期目标也顺利实现。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8.6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6.4%,完成年计划的108.9%,超出“十五”计划目标35.62亿元。其中一产增长6.1%,二产增长21.9%,三产增长14.0%。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300美元。
  【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随着“三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协调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56.7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55.6万吨。畜牧养殖规模扩大。预计全市肉类总产达8.4万吨,增长4.2%;生猪出栏86.27万头,增长10.6%;家禽出笼829万羽,增长9.6%。水产品产量3.33万吨,增长16.3%。经济作物稳步增长。全市蔬菜总产24.8万吨,增加3.7万吨;水果总产3.8万吨,增加1.5万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9万亩,增加0.1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增强。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8家,增加12家,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9亿元,增长18.6%。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实施了退耕还林、国债长防林、生态公益林、农发长防林等一批林业重点工程,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了余江白塔渠挖潜改造工程、血防水利工程和中潢圩堤、硬石岭水库、塘湾水库等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防洪抗旱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100%的乡镇通了油(水泥)路,99.5%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实施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土地市场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组织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40元,增加375元,增长11.5%。
  【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6.57亿元,增长22.5%,完成年计划的10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4.50亿元,增长24.6%。重点企业发展强劲,江铜等驻鹰企业对地方贡献进一步加大。江铜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是全省和中国铜工业第一家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企业,其30万吨铜冶炼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贵溪电厂扩建2台30万千瓦机组相继投产。企业技术进步有了新的变化。市属10项重点技改项目有7项列入省“双百项目”工程中的重点技改、招商引资项目。全年完成更新改造投资7.77亿元,增长57.3%。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电解铜、水表、铜材加工、化学农药、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8%、47.2%、4.5%、12.6%和31.3%。全社会用电量达15.0亿度,增长13.2%。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达34.84亿元,增长62.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26.3%,上升16.4个百分点。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迅猛,聚集效应进一步凸现。全市工业园区落户企业161家,投产企业102家,实际引进资金15.14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6.05亿元,实现利税2.07亿元,安置就业1.39万人。循环经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全市重点用能企业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34.7%吨标煤,主要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下降10.3%吨标煤。在工业化带动下,三大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16:46:38调整为14.5:49.7:35.8,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7%,提高了2.5个百分点。
  【旅游经济稳步发展,第三产业持续增长】成功举办了“鹰潭(龙虎山)旅游发展恳谈会”、2005年中国(鹰潭)道教文化节暨第九届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节、首届海峡两岸道教文化论坛等系列活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获得圆满成功,提高了鹰潭和龙虎山的知名度,拓宽了旅游客源市场。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07万人次,接待境外游客3.5万人次,分别增长12.6%和14.4%,旅游总收入11.8亿元,创汇580万美元,分别增长34%和13.7%。其中龙虎山景区核心景点接待游客27万人,实现旅游经营收入3100万元。旅游接待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交通、通讯、服务、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2.4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5.8%。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城市化率达41.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大力开展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并通过省考核鉴定,创建省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已编制完成了《鹰潭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一系列城市专项规划。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贷款2.9亿元的协议,用于建设雄鹰大道、夏埠沿江大道、龙虎山大道延伸段等一批骨架工程。管道燃气、江南水厂扩建、污水处理厂、体育中心、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大楼等工程建设正在抓紧实施。院里路、51号路竣工通车,胜利休闲广场、垃圾填埋场、东湖二期、月牙湖、供水管网等一批改造工程施工进度加快。贵溪市、余江县也加大了城市建设改造的力度,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贵溪市、余江县分别签订了贷款1.9亿元、2000万元的协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建设资金压力。加快了7个省级以上重点小城镇建设,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两级政府、三级网络、四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格局开始形成。同时,在全市机关、社区、市民中广泛开展了“告别陋习,树立新风”再行动活动,市区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善,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升。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工程建设再创佳绩】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增速趋缓的同时,结构更加优化,投资合理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1亿元,占年计划的112%,增长36.8%,增幅比上年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6.04亿元,增长35.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增长58.6%。房地产投资5.87亿元,增长1.6%。农业、教育、卫生等行业的投资增长较快,分别为361.5%、26.3%、164.2%。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加强。2005年全市计划开工建设重点项目30项,截至12月底,有24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占计划开工项目的80%,完成投资21768.54万元,占年度计划开工建设项目投资的83.46%,增长17.32%。
  【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认真开展了“重大项目招商年”和“诚信优质服务年”活动,突出专业、项目、产业、区域招商,依托铜、眼镜等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引资质量。全年引进内资达26.1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投资23.19亿元,占内资总量的88.9%。全年累计新批外资项目18个,合同利用外资3729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5600万美元,增长56.5%。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来抓,进一步健全了客商服务体系,完善了政务环境评议评价制度,建立了行政投诉中心,提升了服务水平,本市被评为“2005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积极培育新的出口主体,新增自营出口企业5家,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247万美元,增长33.6%。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市场物价保持平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2.2%,增长16.6%。注重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努力扩大消费,促进餐饮、住房、旅游、教育、通讯器材等消费热点进一步形成。为缓解市场物价持续攀升压力,进一步加强市场物价监管,积极疏导价格矛盾,严厉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市场物价基本稳定。随着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居民消费价格涨势趋缓,市场物价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控制在社会可承受范围之内。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金融形势运行平稳】随着经济总量扩大和经济效益好转,各方面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达14.4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9.2%,增长35.4%,人均财政收入达到1325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1.8%,增长26.7%。金融形势运行平稳。全年实现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3.7亿元,增长21.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46亿元,增长15.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0.34亿元,增长0.3%。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全市共申请专利112件,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实现技术贸易成交额4141.65万元,增长11.4%。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共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478万元,改造危房4.2万平方米。扩大了高中阶段招生规模,社会办学力量继续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7.35‰,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公共卫生建设得到加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项目均已竣工,贵溪、余江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也相继竣工;继贵溪市之后,余江县已纳入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都取得较好成绩。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两个确保”得到有效落实,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全年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1万人,增长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万人,增长172%。举办了春、夏、秋三季就业和再就业招聘洽谈会,全年新增就业人数2.1万人,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43元,增加1120元,增长14.5%。
  (李文)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6

《鹰潭年鉴2006》

本年鉴主要收录的是2005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部分条目因内容需要时涉及到2005年度之前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