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图书馆
鹰潭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鹰潭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烈火铸英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2839
颗粒名称:
烈火铸英魂
其他题名:
追记贵溪市塘湾镇芦甸村四名英勇献身的救火英雄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19-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贵溪市塘湾镇芦甸村四名勇敢救火英雄在扑灭森林大火中英勇献身的事情。文章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示了这些英雄的勇敢、无私和牺牲精神,并对他们表达了悼念之情。同时,文章也介绍了这几位英雄在平时的生活中,对村民和社区的贡献和影响。
关键词:
英雄
救火
鹰潭市
内容
火魔无情,英雄碧血洒热土;岁月有义,忠魂长存慰民心。
2月26日,贵溪市塘湾镇政府大礼堂内哀乐低回,哽咽声起。当地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为4名在扑救森林大火战斗中英勇献身的农民英雄挥泪送别。这4名救火英雄是:刘文华、刘文正、刘水太、刘树太。面对英雄的遗像,他们在心中一遍遍地呼喊:好党员!好同志!好兄弟!
一
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踽踽前行,越过几道山沟,转过几道山梁条陡峭的壶口型山坳显现在眼前。初春的阳光,静静地洒落在劫掠一空的山峦,仿佛在向人们诉说那悲壮的一幕。
这里叫狐狸岩,数天前,芦甸村刘家村小组刘文华、刘文正、刘水太、刘树太4位救火英雄就是在这里,与肆虐的火魔展开了一场顽强搏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那是2月14日下午2点钟左右,芦甸村刘家村小组一位村民急匆匆找到村党支部书记刘文华,报告集体山场清水坑一带发现火情。刘文华知道情况紧急,当即打电话向塘湾镇政府作了汇报,并拿起一把柴刀与几位村民迅速赶往失火山场。
3点30分左右,火借风起,越过第一道隔离带继续向蔓延。在这紧急关头,村支部书记刘文华独自
带领一支小分队往西绕过火场,选择地形,准备开劈新的隔离带。他们从四边下到狐狸岩,决定利用狐狸岩下紧临北面东西向的水沟开辟第二条隔离带,决心将大火阻止在“狐狸岩”以西,以确保西南面的东源排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南面的森林资源不被烧毁。
下午4点30分左右,火头离第二条防火带越来越近,刘文华带领另外5位村民顺着火路奋力扑救。手割破了,简单包扎一下继续战斗;火星溅到了头上,他们浑然不觉;刘文华鞋带烧没了,从村民刘尤红鞋上割下两截,系好后依然往前冲。此时,人与火的较量进入了最关键的紧急时刻。
然而,大火无情,灾祸无常。突然一阵猛烈的山风倒刮过来,火焰顿时呼啦啦吞没了他们正在砍伐的第二条防火隔离带,并从东、北、西三个方向排山倒海般卷扑过来,将刘文华他们团团围困到陡峭的山崖之下。
“不好了,尤红,你们赶快撤离!”刘文华发现形势不妙,连声叫喊起来。由于火势太猛,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无情的火魔就将3位救火英雄当场吞噬。慌乱中,只有村民刘琦林和刘尤红顶着火头硬往外冲,才幸免于难。村小组长刘文正被迅速送往四冶医院抢救,第二天早上6时医治无效,光荣献身。
二
2月15日清晨,经过干部群众和消防人员的奋力扑救,火魔降服了。然而4名勤劳、勇敢的优秀农民却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芦甸村,只要一说起村支书刘文华,村民们都会赞不绝口,从村会计到民兵连长,从村委会主任到党支部书记,刘文华在村里一干就是11年。刘文华幼年丧父,是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艰苦的成长历程,造就了他坚强不屈、默默奉献的优良品格,也使他更能理解百姓疾苦。今年51岁的刘分桃是聋哑人,多年来独自一人艰难度日。刘文华把他当自家亲兄弟一样对待,每年都要上门二三十次,送钱送物,问寒问暖。孤寡老人刘分荣没钱过年,刘文华得知后送了100元钱给他买鱼买肉。用不起电,刘文华就与村小组长刘文正、刘水太商量,大家凑份子帮他拉上了电。
1999年,刘文华挑起了芦甸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他带领群众先后改建了村小学,修建了芦甸大桥,完成了电网改造,村里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村里有一条2公里长的出村道路又窄又破,几任班子都打过主意想修这条路,可是一无资金,二是征地难,牵涉到其他几个村委会。刘文华通过“一事一议”与全体村民达成了一致意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多方筹集资金,硬是把这个“老大难”解决了,进出村里现在方便多了。好事办了一粧又一桩,刘文华自己却不舍得乱花村里一分钱。镇包村干部来村里工作,刘文华总是安排在自家用餐,从来没有在村里报销。
2003年村里遇上罕见旱灾,刘文华停下自己家3亩多田稻子的收割,带领村干部到3个受灾最严重的村小组指挥抗旱,使近800亩稻田及时用上了排灌,而他家的“双抢”完成得最晚,还是亲朋好友给帮的忙。
刘家村370多户村民绝大多数姓刘,早些年,村里宗族帮派意识强,是个纠纷多、麻烦多的后进村。自从刘文华担任村支书后,处处为村民着想,讲公道话,办公道事,很快在村里树起了威信。如今村里人和气顺,税费收缴、民事纠纷等一些棘手问题,村干部都能自行解决,去年芦甸村农业税完成任务100%。
三
与村党支部书记刘文华一样,村小组组长刘文正、刘水太和村民刘树太也是全村公认的大好人。
2月14日那天,刘文正恰好在邻居刘分林家做蔑工,得知集体山场着火,作为村小组长,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往火场跑去。没料到这一去,失去了不仅仅是一天的工钱,而是54岁的生命之旅。据现场目击者介绍,刘文正从火海里冲出来以后,只断断续续说了一句话,问刘书记他们怎么样。
54岁的刘水太也是刘家村小组长,在生命攸关的那一刻,他本来有逃生的机会。那时,刘文华在慌乱中丢失了柴刀,手中扑火用的树枝被烧成一根光秃秃的小树杆。就在刘水太砍下一棵松苗递给刘文华的时候,呼啸而来的烈火一卷而过,刘水太再也没有出来。
刘文正,刘水太家里条件都不错,子女长大成人,做生意的、打工的都有,看到父亲这么操劳,多次劝他们不要当“得罪人”的小村官,既没有工资又没有报酬,可他俩常说:“为了大家伙的事,怎么能老想着捞好处?!”村里搞农网改造,他俩搭进去60多个义务工;为了改善吃水条件,他们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动员群众筹资建水塔,把山泉引进了各家各户;对缺劳力户、五保户、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实行费用减免。出外采购水管、电杆等材料,他俩总是吃最差的、住最差的,并亲自动手装卸材料,节省了不少资金。
今年44岁的刘树太是个地地道道的好村民,他一生勤劳、善良,从来没有与左邻右舍红过脸、吵过架,也没有拖欠过国家的税费。村里投资投劳的公益事业,他总是积极参加。他起早摸黑、省吃俭用,把所有的积蓄都用在子女教育上,鼓励他们好学上进,要求进步。去年女儿刘雪芳从赣南医学院毕业并考取了广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还光荣地加人了中国共产党,2月14日中午,刘树太已打点行装准备送女儿去广州,得知村里出现火情,刘树太只好内疚地告诉女儿他要去山上救火,等明天山火扑灭后再动身。女儿告诉他,双腿有病不便行走,能不上山就不要上山。刘树太嗔怪道:“傻孩子,年纪轻轻的不上谁上!”没想到竟是一去不返,刘树太早早地离开了令他牵肠挂肚的女儿,还有86岁的高堂老母。
4位舍身救火的英雄走了,走得那么匆忙,走得那么悲壮,而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英魂,将永远留在大山的深处,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间。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5》
本年鉴设特载、大事记、大事专记、中国共产党鹰潭市委员会、鹰潭市人民政府、政协鹰潭市委员会、招商引资与区域协作等34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傅乃吉
责任者
洪瑜君
责任者
江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
贵溪市
相关地名
塘湾镇
相关地名
芦甸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