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服丹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唯一号: 140730020210000404
人物姓名: 贺服丹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1103_00.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907
卒年: 1929

传略

贺服丹(1907~1929),女,生于江西安福县一个封建家庭。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从一位名门闺秀发展成为封建叛逆的新女性。1923年考入江西女子师范学校后,在同学刘和珍和王经燕等人帮助下,积极参与各项政治活动,开始走上革命道路。同年,由王经燕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伐军占领江西后,蒋介石的爪牙段锡朋篡夺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领导权,组织反共团体——AB团。中共江西省委为了反击段锡朋等一伙国民党右派的猖狂进攻,组织领导南昌市工人、农民、学生罢工罢课,游行示威。在这场斗争中,汪群与贺服丹一道,走在斗争前列,领导示威群众包围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捉获AB团首要分子程天放。服丹率领青年学生跟踪捉拿号称“AB团之母”的曾华英。汪、贺二人也因在革命斗争中相互支持,相互勉励,结下深厚情谊,成为患难与共的革命伴侣。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群任中共赣州县委书记,与服丹一道奔赴赣州,随后在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中进行秘密活动。在工人中重建织袜、泥木、缝纫、理发、海味、混合等6个党支部,在学校中建立四中、二师和农林学校3个党支部,在郊区农村建立东、南、西、北4个区委;同时,还恢复部分秘密工会、农协、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在八角井老郎庙设立工余俱乐部。同年,中共“八七”会议后,中共江西省委制定全省秋收暴动计划,于10月间将全省党组织划为赣东、赣西、赣南、赣北4个特委。汪群任中共赣南特委(简称特委)负责人,服丹负责特委交通与机关的掩护工作。 特委成立后,汪群等着手恢复于都、南康、信丰、兴国等县党组织。创办《曦光报》(后改为《红旗报》),宣传土地革命斗争。10月,汪群在赣州南外柴火坪农民王华荣家的谷楼上,主持召开特委扩大会议,决定迅速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建立秘密农协组织,做好农民暴动准备,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次年初,汪群在峰山主持召开中共赣州南区区委扩大会议,研究和部署大埠地区农民武装暴动问题。为声援赣县、万安县的农民暴动,汪群在赣州西外蓝启祜家,召开赣州城内外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会议,研究和制定大造革命声势,牵制敌军的行动计划,并作了具体部署和分工。次日晚,在戏院散发《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宣言》等红色传单;在城门上、岗亭边和大街小巷里张贴“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组织暴动,夺取政权!”等革命标语;国民党军师部突遭“无名火”,西花厅(赣县县署)被烧毁。同年2月,震撼赣南的赣县大埠农民暴动开始,组织起来的3000多名秘密农协会员,与各路暴动队伍一起,迅速攻占大埠圩,建立革命委员会,揭开了赣南土地革命斗争的序幕。国民党反动派一面对农民暴动进行血腥镇压,一面加紧在赣州城里疯狂搜捕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特委首遭破坏,汪、贺转移到兴国、于都等地,坚持农村斗争。 1928年11月间,汪、贺秘密回到赣州,由于叛徒告密,于12月3日在田螺岭10号被捕。国民党军独立第七师师长刘士毅对两人施以种种惨无人道的酷刑,还伪造汪群的所谓“供词”,妄想借此动摇贺服丹的革命意志,但被她当场识破。刘士毅无计可施,遂在1929年1月将两人杀害于卫府里。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