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海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唯一号: 140730020210000246
人物姓名: 黄道海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T00640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38
卒年: 1981

传略

大由兰田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8年参加工作,1960年调石城公路段龙岗养路队当养路工,后任队长。该队原为后进单位,自其担任队长后,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单位。后调县公路段任工程车驾驶员。为了多装快运,保证材料供应,坚持早出车,晚收车,每天工作常在14个小时以上,有时搬运工不在,就自装自卸车。被人称为“不知疲倦的老黄牛”,连续13年波评为县公路段先进产者,3年被评为赣州地区公路系统先进生产者。980年底,出车至宁化运杉板抵南昌。途中,发现货主与某检查站人员行迹可疑。驶至石城,经查核,货主欺骗了调度员,未办木材放行手续。道海听后,立即要货主卸货。货主见露出破绽,苦苦央求将此杉板运抵南昌,并愿送给两平方丈杉板作酬谢。道海义正严词地回答:“杉板一块也不要,车子一里也不开。” [=此处为插图=] 道海运料至养路队,从不要队里另搞特殊招待,出差外地,多投宿于便宜旅店。家里建房,从未动用公家汽车,而另雇他人车辆运料。1981年,爱人要道海去瑞金运石灰时,顺便给自己买几百斤。道海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宁可多花一点钱,也不要占国家一点便宜啊!” 1981年6月30日上午8时许,道海正在县公路段机修站抢修汽车。突然,机修车间楼上传来急促的呼喊声:“楼上起火了,快来救火呀!”道海循声望去,机修车间楼上烈火熊熊,浓烟滚滚,楼下5台拖拉机、2辆汽车,大批材料设备及旁边的汽油库面临严重威胁。道海旋即丢下手中工具,疾步直奔机修车间楼上,冲进大门,顺手抓起衣服,向烈焰猛力扑打。不料此时,一煤油炉爆炸,道海被带火的煤油溅了一身,顿时浑身着火,他仍全然不顾,一面高喊救火,一面与烈火进行顽强的搏斗。人们闻讯赶来,讯即将大火扑灭。机修站及价值15万余元的国家财产得以保全,而道海却身负重伤,全身烧伤面积达70%。后虽经多方抢救,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于7月24日去世。10月14日,中共石城县委授予黄道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

相关专题

革命烈士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