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5239
颗粒名称: 馆藏文物
分类号: K85
页数: 3
摘要: 赣州市博物馆有馆藏文物2305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件,国家二级文物33件。其来源有三:一是1959~1966年征集的旧藏,包括方其道等捐赠,以字画为多;二是1967~1977年征集的文物,数量不多,以赣南出土文物为主;三是1978~1995年征集的文物,数量较多,大多来自于赣州市公安局、赣州地区运输公安分局、赣州市工商局打击文物走私收缴后拨交的文物和社会收购的文物。其种类主要可分为金属文物、陶瓷文物、字画文物三大类。砖侧印官兵出行图。谒拜图绳纹墓砖东汉制。墓砖长295、宽220、厚76(毫米)。砖侧印有官人谒拜图形。青釉双系带纹铺首罐三国时代制。1974年信丰县出土。罐高122、口径112(毫米)。镜直径110毫米,重184.5克。1983年七鲤镇窑湖头塘出土。
关键词: 文物遗址 文物保护

内容

赣州市博物馆有馆藏文物2305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件,国家二级文物33件。其来源有三:一是1959~1966年征集的旧藏,包括方其道等捐赠,以字画为多;二是1967~1977年征集的文物,数量不多,以赣南出土文物为主;三是1978~1995年征集的文物,数量较多,大多来自于赣州市公安局、赣州地区运输公安分局、赣州市工商局打击文物走私收缴后拨交的文物和社会收购的文物。其种类主要可分为金属文物、陶瓷文物、字画文物三大类。
  [=此处为插图(蛤湖乡永安村九井十八厅民居)=] 出行图绳纹墓砖东汉制。陶质。1980年蟠龙出土。墓砖长300、宽225、厚77(毫米)。砖侧印官兵出行图。
  谒拜图绳纹墓砖东汉制。陶质。1980年蟠龙出土。墓砖长295、宽220、厚76(毫米)。砖侧印有官人谒拜图形。
  青釉双系带纹铺首罐三国时代制。1974年信丰县出土。罐高122、口径112(毫米)。
  青釉盘口瓶三国时代制。1974年信丰县出土。瓶高197、口径107(毫米)。
  四佛四乳弧纹镜三国时代制。铜质。1974年信丰县出土。镜直径110毫米,重184.5克。
  青釉灶南齐制。1980年赣县出土。灶高95、长130(毫米)。
  青釉执壶五代制。1983年七鲤镇窑湖头塘出土。壶高205、口径87(毫米)。
  影青釉莲瓣纹罐北宋制。1983年七鲤镇窑湖头塘出土。罐高178、口径95(毫米)。
  七鲤窑褐釉柳斗纹鼓钉罐宋代制。七鲤镇窑出土。高102、口径93(毫米)。
  影青釉篦纹碗宋代制。1985年收藏。碗高45、口径165(毫米)。
  青白釉盘口二系瓜楞壶宋代制。1985年收藏。壶高157、口径83(毫米)。
  青白釉注子宋代制。1985年收藏。注子通高218、口径36(毫米)。
  影青釉刻花粉盒宋代制。1985年收藏。盒通高30、口径112(毫米)。盒内有3小盅。
  白釉盖罐宋代制。1985年收藏。罐通高190、口径86(毫米)。
  白釉花口碗宋代制。1985年收藏。碗高55、口径128(毫米)。
  青黄釉篦纹碗宋代制。1985年收藏。碗高70、口径184(毫米)。
  灰白釉五出碗宋代制。旧藏。七鲤镇窑出土。碗高57、口径150(毫米)。
  刘一郎真花锭银宋代制。1990年征集。信丰县虎山乡出土。重443.38克。有铭:“真花铤银”、“刘一郎”、“壹拾贰两半”。
  六弧铜镜宋代制。1989年收藏。直径167毫米,重600克。镜背铭:“饶州萧家”巷周小三家炼铜照子”。
  白釉剔花荷叶盖罐元代制。1985年收藏。罐通高65、口径68(毫米)。
  影青釉菊瓣鼓钉纹长颈瓶元代制。1985年收藏。瓶高206、口径59(毫米)。
  刘渊然铜钟明永乐四年(1406)制。原藏于文庙。高1570、直径900(毫米)。钟上有铭:“大明永乐四年丙戌春刘渊然命工铸造铜钟一口”。刘渊然,赣县人。幼年出家赣州祥符宫为道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召入京师,赐号“高道”。洪熙元年(1425),赐二品印诰,领天下道教。宣德初,又进为“大真人”。卒于南京。
  玉虹塔“双流砥柱”铁元宝明万历年间(1573~1619)制。1992年,玉虹塔地宫出土。生铁铸造,长660、宽360(毫米),重76.5公斤。元宝面铸“双流砥柱”4字。
  何源圹志明万历年间制。铜质。1958年广昌县出土。圹志高450、宽426、厚19(毫米),重35公斤。
  斗彩双狮玉壶春瓶明代制。1979年大余县出土。瓶高200、口径51(毫米)。
  青花松竹人物梅瓶明代制。1980年大余县出土。瓶高260、口径55(毫米)。
  法花人物梅瓶明代制。1981年大余县出土。瓶高273、口径52(毫米)。
  青花松鹤牡丹箭筒清代制。1981年收购。箭筒高1020、口径285(毫米)。
  粉彩百鸟朝凤螭耳瓶清代制。收购。瓶高805、口径245(毫米)。
  行草池上篇轴明代董其昌书。绢质。1959年赣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纸心1043×533(毫米)。
  兰芷图轴清乾隆李方膺作。纸质。1959年赣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画心1730×690(毫米)。
  执圭图轴清代黄慎作。纸质。1959年赣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画心1760×945(毫米)。
  戏蟾图轴清代闵贞作。纸质。1959年赣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画心1665×895(毫米)。
  青山云林图轴清代方大猷作。纸质。1959年赣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画心1370×540(毫米)。
  花鸟图轴清代任伯年作。纸质。1959年赣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画心2000×1000(毫米)。
  行草五言诗轴清代查士标作。纸质。1959年赣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征集。画心2060×742(毫米)。
  录米芾《天马赋》行草字屏清代林则徐书。纸质。收购。字心1230×270(毫米)。共有8幅。
  王孟津行草五言诗册页清代王铎作。纸质。旧藏。326×346(毫米)。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