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集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5098
颗粒名称: 茶山集跋
分类号: H152
页数: 2
摘要: 茶山诗集,收于《四库总目》者,为纪文达从《永乐大典》所搜采编辑。其先盖多散佚,然亦历时滋久,世不多见。张君伯昂游苏,偶于书肆得之,即乾隆时武英殿聚珍本。予则从南昌图书馆,获见日本种玉堂翻刻之本。因怃然念先哲遗书,异域之人尚且刊布流传若是;乡邦后学,反数典而忘,殊为可惧!谋于陈梓屏、陈剑宇、钟莘民、朱铸三、张芷宾、陈子俊、谭友梅、易译九、易古纯、张汝君、陈植侯诸君子,共负锓版之任,佥曰:“可”,遂获成书。《通志》既列其兄曾懋、曾开于赣县,而转疑茶山祖先,已数世徙居洛阳,未免粗疏。至茶山侨居上饶,已在晚年,二亲早逝,相距千数百里,亦无返乡之必要。
关键词: 文体论 写作

内容

茶山诗集,收于《四库总目》者,为纪文达从《永乐大典》所搜采编辑。其先盖多散佚,然亦历时滋久,世不多见。张君伯昂游苏,偶于书肆得之,即乾隆时武英殿聚珍本。予则从南昌图书馆,获见日本种玉堂翻刻之本。因怃然念先哲遗书,异域之人尚且刊布流传若是;乡邦后学,反数典而忘,殊为可惧!谋于陈梓屏、陈剑宇、钟莘民、朱铸三、张芷宾、陈子俊、谭友梅、易译九、易古纯、张汝君、陈植侯诸君子,共负锓版之任,佥曰:“可”,遂获成书。
  茶山之诗,《提要》已备述梗概。近世学者谓南宋杨、范、尤、陆诸家之诗,皆渊源于茶山,似难悉考。惟陆氏推茶山为扬子,而自比于侯芭,衣钵之系,即一人不为少矣。
  茶山不独以文章擅当时,立朝尤以风节著。墓志所载,虽称详赡,然中间尚有一段,为其家刻石时削去:张邦昌既死,有旨月赐其家钱十万,于所在州勘支。是时,茶山为广东漕司,取其券缴奏曰:“邦昌在古法当族诛,今贷与之生,足矣;乃横加恩如此,不知朝廷何以待伏节死事之家?”诏自今勿与。此语载《老学庵笔记》中,陆氏深引为恨云。
  茶山之籍,《赣州府志》称为赣县人,《提要》因之。墓志称其先赣人,《宋史》因之。《江西通志》本《宋史》之说,加以推论,谓其祖先之徙居河南,殆非一世。又谓茶山曾侨居上饶七年,何以未一返赣州?此殆近于武断。
  予按墓志所云,当是生于赣县,弱冠从兄官郓州,复从兄提举京西南路学事,遂成家室于洛阳,较因近实。《通志》既列其兄曾懋、曾开于赣县,而转疑茶山祖先,已数世徙居洛阳,未免粗疏。至茶山侨居上饶,已在晚年,二亲早逝,相距千数百里,亦无返乡之必要。大抵宦游之人,其居常无一定,事业之所寄,风景之所留,随在可以托迹,亦随在可以卜居。王安石移家,终老于钟山;辛弃疾移家,终老于铅山,世不以江宁、铅山称之,茶山何异焉?书成,附识数语,以谂将来。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