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文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970
颗粒名称: 创作文学
分类号: I041
页数: 2
摘要: 赣州的文学创作源远流长,绚丽多姿。随之,赣州人文蔚起。据清同治《赣州府志·人物志·儒林·文苑》载,仅赣州籍和学成于赣州的赣县籍立传文人达35人之多,著书47部、182卷。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著名文人先后汇聚赣州,掀起了以表现人民抗日斗志为主题的创作热潮。1946年8月,赣州成立畅月诗会。1948年6月,成立赣州文艺社,每周末在《正气日报》副刊发表作品。1959年,成立赣州市文联,创办《赣江》文艺杂志,发行到国内16个省。1985年,市文联组织成立郁孤台诗社,会员达200人。1989年1月,成立由驻市、市属22家企业厂长(经理)和28名作家(作者)参加的赣州市作家、企业家联谊会,创办刊物,每年举办谷雨诗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学展览

内容

赣州的文学创作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唐至清,宦居、流寓与途经赣州的名臣显宦和文人墨客甚多,留下大量诗文杰作。特别是苏轼的《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王安石、黄庭坚、文天祥、陆游、周敦颐留题的诗文,解缙、王阳明、李梦阳、谢榛、汤显祖等人在赣州创作的诗文词赋,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王士祯、朱彝尊、谢启昆、丁炜、魏禧、魏礼等先后游览赣州名山胜迹所作诗篇流传至今。随之,赣州人文蔚起。自宋起,代代有文学名流。据清同治《赣州府志·人物志·儒林·文苑》载,仅赣州籍和学成于赣州的赣县籍立传文人达35人之多,著书47部、182卷。民国以来,兴办报刊,有辛际周、周蔚生、陈建中等文艺爱好者争相发表自己的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著名文人先后汇聚赣州,掀起了以表现人民抗日斗志为主题的创作热潮。1944年,全国文协理事曹聚仁、洛汀、李白凤、荒烟、张乐平、陆志痒等在赣州组建赣州文协,经常发表抗日的诗、文、画。抗日战争胜利后,文艺创作兴盛不衰。1946年8月,赣州成立畅月诗会。1948年6月,成立赣州文艺社,每周末在《正气日报》副刊发表作品。建国以后,文艺创作更加繁荣。1957年3月成立赣州市业余文学创作组,创协《赣州文艺》(油印本)。1959年,成立赣州市文联,创办《赣江》文艺杂志,发行到国内16个省。1987年,赣州地、市成立赣南诗社,主办《赣南诗词》。1985年,市文联组织成立郁孤台诗社,会员达200人。1988年,主办《郁孤台》文学季刊。1989年1月,成立由驻市、市属22家企业厂长(经理)和28名作家(作者)参加的赣州市作家、企业家联谊会,创办刊物,每年举办谷雨诗会。为迎接’94中国赣州宋城文化节,文艺界创作了一批形式多样的作品,驻市大专院校学报开辟专栏发表了不少作品。1978~1995年,境内作家、作者在各级报刊、电台发表和播映的文学作品有1.37万篇(首、部)。不少作品和专著还在国外发表、发行。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