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贷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214
颗粒名称: 农业贷款
分类号: F830.58
页数: 1
摘要: 种类1945年,农业贷款(简称农贷)有紧急农贷和生产、运销、农仓、供销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等种类。建国后,农业合作化前分生产和生活贷款,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增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和垦复油茶山贷款。1978年起,增设农业机械专项无息贷款、农村能源贷款、商品生产特种贷款、农村商业贷款等。1983年7月1日起,实行的农业贷款有10大类34个项目。至1995年,农业贷款种类调整为8大类26个项目。
关键词: 农业贷款 农业信贷

内容

种类1945年,农业贷款(简称农贷)有紧急农贷和生产、运销、农仓、供销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等种类。建国后,农业合作化前分生产和生活贷款,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增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和垦复油茶山贷款。1978年起,增设农业机械专项无息贷款、农村能源贷款、商品生产特种贷款、农村商业贷款等。1983年7月1日起,实行的农业贷款有10大类34个项目。至1995年,农业贷款种类调整为8大类26个项目。
  发放建国初,农贷以支持郊区蔬菜生产、养殖为主。土改期间,发放贫下中农生产和口粮贷款5.6万元;代理市人民政府拨发粮食10万斤,以解决农民生产和生活困难。1954年12月开始发放长期低利贫农合作基金贷款,到1956年底,贷款余额2.5万元,解决了郊区1903户贫农和86户下中农缴纳入社基金的困难。1958年,发放贷款40.3万元。1959年,发放副业贷款2.4万元,扶助贫困队发展多种经营。1961年,发放救灾贷款5.2万元、社员生活贷款0.7万元,帮助灾区恢复生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郊农村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银行给予有力支持,1982年底贷款余额达92.4万元(不含国营农业贷款15.5万元和预购定金32.2万元),比1976年增长2.7倍。“七五”计划期间,农贷重点扶持粮食生产、“菜篮子工程”、乡镇企业及农村资源开发等项目,1990年底贷款余额比1985年增长5.8倍。“八五”计划期间,市农业银行和地区农业银行营业部围绕效益利益,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坚持转轨不转向,加大支农力度。1995年底农贷金额比1990年增长2.9倍。
  清理旧贷全市农贷减免工作从1954年开始,先后经历灾区农贷减免、农贷豁免、农贷核销和农贷呆帐核销等几个阶段。1962年,对市郊340户农户减免贫农合作基金贷款本金7343.5元,占欠款总额的42.7%,减免利息2717.6元。1963年开始,市人民银行组织力量对1961年以前社、队、社员个人、部门所欠的农业贷款进行全面清理。按照收、缓、免的规定范围,豁免旧欠农贷9.1万元(其中银行农贷7.3万元、信用社农贷1.8万元)。市农业银行从1982年5月起,对1978年底以前的银行、信用社历年农贷旧欠73.47万元进行全面清理,核销积欠农贷22.91万元,利息7.55万元。1990年,对农贷呆帐逐笔清理,共清理20笔,金额14.28万元,报批核销17笔,金额3.89万元。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