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89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管理机构
分类号: F402.2
页数: 4
摘要: 第一节管理机构清光绪年间(1875~1908),道署设工艺院,指导民间手工业改良。1912年,赣县县政府二科掌握建设事宜。1926年,北伐军入赣州,设工业改进委员会,赣县县政府设实业科负责农、工、商及交通事宜。1927年,改实业科为建设局,管理农、工、商、矿、农村合作社等。1932年,撤销建设局设二科,1938年改设四科,管理农、技、工交。
关键词: 工业管理 工业管理机构

内容

第一节管理机构清光绪年间(1875~1908),道署设工艺院,指导民间手工业改良。1912年,赣县县政府二科掌握建设事宜。1926年,北伐军入赣州,设工业改进委员会,赣县县政府设实业科负责农、工、商及交通事宜。1927年,改实业科为建设局,管理农、工、商、矿、农村合作社等。1932年,撤销建设局设二科,1938年改设四科,管理农、技、工交。1939年7月,“东南工合”成立,第一任主任由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兼任,管辖赣、闽、粤、浙、皖等5省28县(市)级工合事务所。同年,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赣县事务所成立,县长兼任副所长,县政府建设科技师、合作指导室主任为委员,内设调查、组织、技术3股,从事工业产品设计,指导工业生产和手工业改良。1941年1月,赣县县政府四科改称建设科。同年7月,设立手工业指导处,县长兼任主任。1949年7月,赣县县政府建设科有20人。
  [=此处为插图(原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东南区办事处主任、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中)建国后重返赣州)=] 建国后,赣州市工业管理机构有: 赣州市经济委员会 1949年,赣州市人民政府设立工商科,掌管全市工商事宜。同年11月,改为工商管理局。1952年后撤销,恢复工商科。1953年5月,改为工商局。1955年3月起,工商业管理机构分设,成立工业科,统管市属工业。1956年,改称工业交通局。1958年底,改称经济计划委员会。1962年,改为工业交通局。1963年,改为经济计划委员会。1964年,计划职能分离,单独设立经济委员会。“文化大革命”初期,市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改设工业交通组。1972年,改称工业交通局、轻化工业局。1979年,改名经济委员会(简称市经委)至今。1995年,市经委内设办公室、政工科、监察室、生产调度科、技术科、企业管理科、质量管理科、供销科、教育科、外资科、安全设备科、审计科、矿管科(对外称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局),行政编制42人。有下属国有工业企业28户、集体工业企业1户,职工23036人。
  [=此处为表格(1991~1995年市属“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此处为表格(若干年份市属预算内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此处为表格=] 说明:1980、1983、1986年各项指标系根据工业普查资料汇集的,其余各年的指标,均按统计资料汇集。赣南纸厂1949~1957年是省属单位,牙刷厂1949~1952年属市民政局,赣州印刷厂1956、1957年属中共赣州市委,考虑资料的连续可比,期间仍以直属计算在内。赣州肥料厂1957~1961年为市属企业,1963年划归赣县,因资料残缺,均未包括。赣州钨钼材料厂1976年以前除总产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外,其余指标因资料不全,均未包括。针织内衣厂1983年资料不全,除总产值、人员、全员劳动生产率外,其余均未包括。工业总产值1970年为当年不变价,1986、1988、1990年为1980年不变价。固定资产原值1970年缺3家数据。
  赣州市二轻工业局 1950年11月,市人民政府设合作指导科和市合作总社,指导与扶持手工业。1952年6月,合作指导科更名合作事业管理科。1954年11月撤销,成立手工业管理局和赣州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1958年1月,撤销市手工业管理局,行政管理由市商业局和市粮食局负责。1959年7月,恢复市手工业管理局,与市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合署办公。1967年3月,撤销市手工业管理局和市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市二轻公社。1968年6月,成立市二轻联社。1973年5月,撤销市二轻联社,恢复市手工业管理局,同年8月,更名市第二轻工业局。1975年11月,改名市手工业管理局。1976年4月,复名市第二轻工业局。1984年1月,更名市二轻工业公司,同年4月改为今名。1995年,市二轻工业局内设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工委办公室、财务科、生产计划科、技术科、人事保卫科,有编制50人(含行政编制8人)。有下属集体企业27个,职工2474人。
  [=此处为表格(若干年份市属二轻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赣州市集体工业局建国初,城镇街道手工业由市人民政府工商科统一管理,1965年改由市民政局街道生产办公室管理。“文化大革命”期间,由市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直接管理。1978年后,街道企业由赣州市社队企业管理局管理。解放、赣江、南外等公社成立相应的机构,管理街道企业。1981年,市人民政府成立街道企业办公室。1984年,成立市街道企业公司,同年成立赣州市集体工业局,与街道企业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93年8月,撤销集体工业局,组建成赣州市集兴工贸总公司,归口市经委管理。
  赣州市乡镇企业管理局 1958年,将手工业管理部门管理的农村铁、木、篾等手工业社(组)下放给公社管理,转为社办工厂,公社成立工业办公室。1963~1965年,社办工业划归手工业管理部门管理。1978年3月,成立赣州市社队企业管理局。1984年5月,易为今名,同时成立赣州市乡镇企业联合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业务归口市经委。1995年,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内设办公室、生产管理科、技术科和户办联户办企业管理科等,有职工17人。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