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金属制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889
颗粒名称: 第七节 金属制品业
分类号: TG
页数: 2
摘要: 第七节金属制品业明代以前,赣州就有银铜矿场。明嘉靖《赣州府志》记载:冶炼随之发展,从事金、银、铜、铁、锡五种工匠不乏其人。1949年7月,有五金工艺手工作坊、匠铺和摊点241户,从业人员532人。
关键词: 金属制品 金属中板

内容

第七节金属制品业明代以前,赣州就有银铜矿场。明嘉靖《赣州府志》记载:冶炼随之发展,从事金、银、铜、铁、锡五种工匠不乏其人。1949年7月,有五金工艺手工作坊、匠铺和摊点241户,从业人员532人。
  铁器业早在明、清时期就有较大发展。民国时期,城内的铁匠铺仅诚信街就有32家,所产铁制日用品、农具等与顾主直接产销见面,讲究质量与信誉。城南的东阳山、大码头一带有20家铁匠铺专事锄、镰等农具生产。坛子巷有黄和兴、李光峰两家专制利器的铁匠铺。文清路武学巷赖中立剪刀铺,专制各种裁缝和家用剪刀,深受用户喜爱。
  锡器业明清时期,赣州锡器业较为兴旺。民国初期,赣州有棉布街(今解放路)元丰祥锡器铺、刘乾泰锡器店和八角井(今东北路)郭聚和锡器作坊为主要的锡器作坊匠铺。解放前夕,城内共有锡器作坊匠铺11家,从业人员26人。
  白铁器业 1925年,城内有百胜路段洪泰、八角井周洪泰、周洪昌等3家白铁店,从业人员60多人。1937年,又有谢洪泰、罗洪泰、王茂盛、罗玉盛等八九家店铺相继开业。解放前夕,有白铁作坊、店铺36家,从业人员76人,另有肩担白铁走街串巷摆摊修理的手工业者20多人。
  金银器业建国初,赣州市有32家金号银楼,分布于百胜路(今赣江路)、中山路、濂溪路、中正路(今解放路)、阳明路、建国路、西津路、文清路等街道。以阳明路的老同字号较老,人员较多,生意较兴旺。建国路老天成等5家银楼,以生产电镀徽章、加工银制首饰为主,兼营金器。主要产品有金银簪、耳环、耳坠、镯、戒指、金项链、银项圈、镶珠宝、玉翠等金银首饰及银制餐具等。
  铜器业建国初,赣州市有铜器作坊、匠铺28户,从业人员68人。分布在百胜路、中山路、西安路(今文清路北段)、新赣南路、南门口等地。主要生产铜壶、盆、铃、锁、勺、箱包角和家具配件,翻铸小型铝质调羹、饭勺、海壳、拉手、蚊帐钩等日用品。另有挑铜担走街串巷上门服务的流动匠17人。
  1954年起,对全市个体私营金属制造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铁器手工业者生产合作小组。1955年,组织铁器生产合作社。1956年,金号银楼68人改行转业,铁锅铺实行公私合营。其他手工业者分别组织铁器社、五金制造社、铁农具社、锡器生产社、白铁生产社、电镀证章社、自行车修配社,有社员592人,全行业基本实现合作化。1958年3月,金属制品业生产合作社合并转厂,组成铁器合作工厂、五金制造合作工厂、黑白铁锡器合作工厂。1961年,调整金属制品行业所有制、组织规模、分配制度和产销关系,使之进一步发展。1973年,篾器综合厂钢管车间单独成立赣州市机械钢管厂。1976年,五金制造厂铝制器车间单独成立赣州市铝制品厂。1979年,农机配件厂(原锻造厂)易名赣州市钢窗厂(后改名赣州市金属门窗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金属制品工业进行整顿,完善经济责任制,调整产品结构、产销渠道和分配制度,生产得到较大发展,经济效益逐年提高。1995年,全市有金属制品企业19家,职工945人,固定资产原值2196.8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725.1万元,销售收入5959.2万元,上缴税金174.9万元,实现利润197万元。主要金属制品加工企业有: 赣州市金属门窗厂建于1958年,位于荷包塘,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属集体所有制企业。有钢窗电热铆榫流水线1条及各种机床设备。主要产品有钢窗、防盗门、防火门、卷闸门、防护网、双层架子床、翻斗车等。1995年,有职工118人,其中技术人员7人;固定资产原值154.9万元,净值119.1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96万元,销售收入340.8万元,实现利税23.19万元。
  赣州市金属制品厂建于1970年,前身为赣州市五金制造合作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位于赣江路中段,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45平方米。主要产品有档案柜、保险柜橱、汽油桶、铝制酒桶等。1995年,有职工148人;固定资产原值71.2万元,净值58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00.6万元,销售收入129.3万元,实现利税13.5万元。
  赣州市铝制品厂建于1976年,由原赣州市五金厂铝制品车间发展而成,位于风车巷,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00平方米。有拉伸机、冲床、磨床等设备60多台(套)。主要产品有铝锅、铝桶、铝盆、蒸饭器等4大类50多个规格,其中福牌自鸣热水壶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1995年,有职工143人;固定资产原值231.5万元,净值117.8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11.4万元,销售收入527.5万元,实现利税27.67万元。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