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884
颗粒名称: 纺织服装工业
分类号: F407.86
页数: 3
摘要: 纺织服装工业赣州的纺织、服装、缝纫业历史悠久,唐代生产竹布,宋代生产白縇布,明代产有葛布、萱布、麻布及丝绸。明末清初,缝纫业发展较快,时有袒胸服、长裙衣、大袖宽衣、小袖窄衣,随后有长袍、马褂等。清咸丰年间(1851~1861),始有制帽业。辛亥革命以后,流行中山装、旗袍。“五四”运动期间,出现学生装、短式新装。均属手工针线缝制。
关键词: 服装工业 轻工业经济

内容

纺织服装工业赣州的纺织、服装、缝纫业历史悠久,唐代生产竹布,宋代生产白縇布,明代产有葛布、萱布、麻布及丝绸。明末清初,缝纫业发展较快,时有袒胸服、长裙衣、大袖宽衣、小袖窄衣,随后有长袍、马褂等。清咸丰年间(1851~1861),始有制帽业。辛亥革命以后,流行中山装、旗袍。“五四”运动期间,出现学生装、短式新装。均属手工针线缝制。1928年,服装行业改条梭缝纫制服为圆梭缝纫机生产,由手工缝制转向机器生产。1935年,上海西服店、鹤昌西服店、香港西服店、祥康西服店相继在赣州开业。1936年,赣州平民工厂购置手摇织机,生产纱袜、纱衫、围巾、毛巾、线帽等针织品。日军侵华后,沦陷区一些纺织工厂先后迁入赣州。1940年,在路易·艾黎的倡导和帮助下,组建织布、纱布、染布、缝纫、毛巾、袜子、纽扣、麻袋等制造业,支援抗日战争。至解放前夕,虽有不少工厂迁回原地,境内仍有纺织、缝纫工厂和作坊258家,从业人员910多人。
  解放后,市人民政府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措施,扶助纺织、服装、缝纫业恢复和发展生产。1949年9月,亮记棉织社改名益民棉织工厂,私营大东南针织厂、荣工印染社相继建成投产。到1950年底,服装行业发展到120多家,从业人员520人。1952年5月1日,成立赣州市手工业缝纫生产合作社。1956年,大东南针织厂、荣工印染社实行公私合营,并入益民棉织工厂,改名赣州棉织厂。纺织个体手工业者组建针织、棉织、踩染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个,丝线、弹棉手工业供销合作社2个,社员233人。缝纫个体手工业者组建缝纫合作社9个、缝纫供销合作社5个、制帽生产合作社1个,社员677人,约占全行业人数的98%,胜利完成了纺织缝纫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后,市人民委员会对市内纺织、服装、缝纫业进行并社转厂的改制,分别组建成赣州针织厂、赣州市手工业布鞋丝绉厂、赣州市手工业橡胶修制鞋厂、赣州市童装制帽合作厂。
  1970年8月,具有1万纱锭的赣南纺织厂建成投产。1980年8月,赣州市服装厂、赣州市被服厂、赣州市鞋帽厂、解放机绣童装厂、赣江服装厂、南外服装厂联合组建赣州服装鞋帽公司(后服装、鞋帽分开)。1988年9月,赣南纺织厂与赣州染织厂联合组建赣南纺织漂染总厂(1992年7月分开)。1995年,全市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纺纱、织布、针织、印染、服装、鞋帽等6个行业的纺织、服装、缝纫工业新格局。有纺织、服装、缝纫企业22家,职工4446人;固定资产原值1.2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19亿元,销售收入6.56亿元,上缴税金1036.7万元,实现利润320.7万元。主要纺织、服装企业有: 赣南纺织厂位于红旗大道西段南侧,占地面积1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拥有环锭纺纱2万枚,转杯纺200头,线锭2000枚,44~75寸自动换梭布机430台,纯棉漂染生产线2条,是国家中(二)型工业企业,赣州地区唯一集纺、织、染、服装加工为一体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江西省出口产品生产定点厂。1969年9月,从江西棉纺织印染厂调拔1万锭纺纱设备、320台织布机、18台整理染色机在赣州成立赣南纺织厂。同年10月动工,1970年8月建成投产,结束了赣州地区无纱锭的历史。1980年,新建染色车间,新增纯棉漂染生产线1条。“八五”计划期间,扩建厂房,新增纱锭1万枚,同时对原来的1万枚纱锭进行更新改造,纺、织、染主机总数达1209台,为建厂初期的2.6倍。产品品种由原先的全棉27.8号纱、全棉平布和纱卡发展到各种规格的纯棉、涤棉、人造棉、中长纤维的纱线和坯布、色布等。出口产品有漂白纱卡、各种色布服装面料、63寸棉细布、47寸纯棉纱卡。28×28人棉坯布和28漂白纱卡,先后销往日本、德国和西欧、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85年,改地属为市属。1988年9月,与赣州染织厂联合,改名赣南纺织漂染总厂,1992年7月,两厂分开经营,恢复原名。1995年,有职工2078人,其中技术人员34人,固定资产原值6955.94万元,净值4411.21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102.96万元,销售收入7292.44万元,上缴税金224.95万元,实现利润10.55万元。
  赣州染织厂位于西津路中段南侧,占地面积9592平方米。属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江西省色织出口重点企业之一。拥有漂染、准备、织造、整理全套加工设备173台(套),年生产能力250万米。主要生产各种纱支的纯棉服装面料和混纺亚麻、麻棉服装布料。产品全部出口,销往国际市场。1988年,贺兰山牌28×28防缩色织单面绒布料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95年,有职工409人,其中技术人员5人;固定资产原值821万元,净值287万元;生产棉布140.3万米,完成工业总产值707.3万元,销售收入1063万元,上缴税金38.7万元,实现利润1.8万元。
  赣州服装公司位于花园塘,占地面积8147平方米,建筑面积9603平方米。属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江西省定点生产出口服装的重点企业之一,与美、日、意等国家和香港地区10多家客户建立了业务关系。拥有设备900多台套,其中“百灵达”20头电脑绣花机等专用设备150台套,70%的设备从西德和日本引进。年生产能力150万件。主要生产衬衫、西服、夹克衫、呢毛料高级系列服装等。八一四牌中山装、海豚牌男衬衫和贺兰山牌男衬衫、男女西服套装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95年,有职工263人,其中技术人员13人;固定资产原值730万元,净值580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00万元,销售收入359.4万元,上缴税金28万元。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