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食品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87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食品工业
分类号: TS2
页数: 3
摘要: 第二节食品工业制糖业南北朝时,赣州已有生产蔗糖的文字记载。古有冰花、赛雪、原水、布尖、直尖、结漏、片糖等品种。1931年,赣州的蔗糖为江西省最优,远销湘、粤、鄂、皖等省。1941年,在水西赤珠岭兴建江西民生第一糖厂,产品有洁白、上白、中白、绵黄4种。年产白糖约3800担、黄糖1800担。
关键词: 食品工业 副产品

内容

第二节食品工业制糖业南北朝时,赣州已有生产蔗糖的文字记载。古有冰花、赛雪、原水、布尖、直尖、结漏、片糖等品种。1931年,赣州的蔗糖为江西省最优,远销湘、粤、鄂、皖等省。1941年,在水西赤珠岭兴建江西民生第一糖厂,产品有洁白、上白、中白、绵黄4种。年产白糖约3800担、黄糖1800担。1942年,改名赣县糖厂。1945年日军侵扰赣州,糖厂停产疏散迁宁都。1949年11月,赣西南行政公署在江西民生第一糖厂原址筹建赣西南人民糖厂,1952年迁水东七鲤镇,易名赣南制糖厂。1956年4月,在蟠龙兴建江西第一制糖厂,9月改为江西第二制糖厂,一糖厂迁南康县。1957年,赣南制糖厂划归江西第二制糖厂。1958年11月江西第二制糖厂建成投产,开创机械制糖,生产能力为日处理甘蔗1000吨,1979年扩大到1350吨,1980年扩大到2000吨。
  糕点、蜜饯加工业境内历来盛产枣、李、杨梅、蜜桃、柑桔等水果。远在南北朝时,便有用蔗糖淹渍的梅、李、枣、柿干产品。清末,赣州城有上斋、三元斋糕饼作坊、店铺。1947年,有私商万泰和、永和祥两家加工桔饼、贡饼、冬瓜条、甘姜、甘李等蜜饯制品,但产量甚少。1949年7月,有广茂华、章贡楼、生隆、永昌泰、万兴隆、同顺、聚成、华轩、新兴、东兴等10家糕饼店和手工作坊20多户。建国初,有糕饼手工业人员43人,1954年5月组成生产合作社。1956年,广茂华、章贡楼等10家糕饼店实行公私合营,归口市商业局。50年代,全市有糕饼品种82个,60年代增加75个,70年代增加16个,80年代增加15个。1984年,赣州市食品厂的赖氨酸奶油饼干、鸡蛋儿童饼干,红旗作坊的滋养饼干,稻香村的明酥、麻花和东郊作坊的水泡饼干获江西省食品工业协会优等产品奖。1985年,赣州市食品厂的鸡蛋麦麸饼干、鸡蛋儿童饼干、钙奶饼干、排馓子、奶油饼干获江西省商业厅优质产品奖,东郊作坊的双麻月饼获江西省食品工业协会广式月饼奖。用鲜枣加工的珍珠蜜枣,状如珍珠,金黄透明,有南式蜜饯果王之称;用珍珠李加工的丁香李,呈褐红色粒状,有独特的奶油香气,独占南式同类产品之花魁;还有丁香梅、冬瓜条、七珍梅、五味姜、糖姜片、金桔饼、李饼、豆角干、茄脯、桃干、话李、话梅、干姜、柿饼、荸荠、多味花生等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被视为佳品。湖边蜜饯厂的甜美牌珍珠蜜枣1991年被农业部评为部优产品,列为外贸出口产品。
  饮料加工业清同治《赣州府志》载:“赣俗不酿烧酒,止以糯米为酒”。1930年,全城40多家酒店皆为水酒店。1939年起,白酒增多,品种也不断增加。1949年,白酒作坊有21家,大曲酒日用粮1250公斤、产酒750公斤,白酒日用粮2400公斤、产酒1500公斤,甜酒日用粮750公斤、产酒800公斤,除满足本地外,还远销江西省内各县市和广东等地。1949年,酒业有61户,均属私营企业。
  建国后,市人民政府于1952年组建赣州酿酒厂,后改为江西赣州酒厂。80年代,饮料业飞速发展,花色品种不断增多,饮料酒除白酒、甜酒外,增加了啤酒。1995年,饮料业厂家有5户,职工1022人,固定资产原值4797.8万元,产品产量2.89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8529.1万元,销售收入8451万元,上缴利税3015.9万元。
  屠宰、肉类加工业 1933年,赣州始建屠宰场。1954年,兴建养畜场。1957年,上述两场合并成立赣州市肉类加工厂。60年代,利用自有资源,开发制药、制皂、育菇等生产项目。1995年,有肉类加工厂家2户,职工105人,固定资产原值127.5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76.3万元,销售收入695.8万元,实现利税5.9万元。
  粮油、饲料加工业 1942年,赣州始建公营赣县碾米厂。1943年,侵华日军南侵,南昌、吉安少数粮商南迁赣州办厂。1948年,赣州有机米厂16家。建国后,粮油饲料加工业迅猛发展。1995年,有综合性粮油饲料加工厂11家,职工1189人,固定资产原值2364.1万元,完成产品产量2.93万吨,工业总产值1.31亿元,销售收入1.28亿元,实现利税619.6万元(参见《粮油贸易》篇)。
  主要食品工业企业有: 江西赣州酒厂建于1952年,是全省酒类骨干企业之一,属全民所有制企业。位于张家围路南端,占地面积6.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1951年底,万源协记酒栈倒闭,国家购买其全部财产,于次年1月组建赣州酿酒厂。1956年,私营联合酿酒一、二、三厂实行公私合营后不久并入赣州酿酒厂,试用糖化酶、酒母生产高梁酒,填补了全市一项技术空白。1962年5月,赣州化工厂(七里镇酒精厂)并入,赣州酿酒厂改名江西赣州酒厂。1980年9月,年产2000吨的啤酒车间一次性试产成功,填补了赣州地区生产啤酒的空白,当年实现利税突破100万元。1989年,扩建年产万吨啤酒生产线,新建年产1500吨的液态车间和年产1000吨的固态车间,利税突破1000万元。1994年,扩建年产2万吨的啤酒生产线,利税突破2000万元,跻身全国最大食品企业300强。1989~1995年,被授予江西省级先进企业、赣州地区最佳企业等称号。主要产品有赣江啤酒、赣泉酒、章贡酒和陈年伏酒。赣江啤酒4次被评为全省质量第一,获江西省优质啤酒称号。赣泉酒3次被评为江西省名酒,38°赣泉酒获江西省优新产品奖。章贡酒是毛主席纪念堂的纪念品,1986年和1990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酒。陈年伏酒获1973年华东四省一市黄酒评比第一,3次被评为江西省优质酒,1984年被选为江西省参加全国名酒评比产品。1995年,有职工783人,其中技术人员70人;固定资产原值4604万元;产品产量2.78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590万元,销售收入8262万元,实现利税2510万元。
  江西第二制糖厂1958年11月建成投产,位于蟠龙镇铜盆岭,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占地面积17.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31万平方米。1959年3月,酒精车间投产,日产酒精3吨。1963年10月,赣州酒精厂并入。1969年,扩大到日产酒精8吨。1970年,改进设备,改善工艺,成为可用多种淀粉为原料的酒精生产厂家。1983年,日产酒精15吨,开发生产片糖、单晶体冰糖、土冰糖、绵白糖、胶水制品、葵二酸、腐竹等新项目。1989年,开发出年产27吨红霉素碱的抗生素项目,于1992年正式投产。1993年11月,年产1200吨的柠檬酸车间投产。主要产品有白砂糖、赤砂糖、酒精、红霉素碱、柠檬酸。玉兰牌白砂糖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轻工部优质产品,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赣龙牌酒精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95年,有职工896人,其中技术人员92人;固定资产原值5875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875万元,销售收入2028万元,实现利税86万元。
  赣州市肉类加工厂前身是赣州屠宰场和养畜场,1957年两场合并成立赣州市肉类加工厂。位于关刀坪,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1960年,改进工艺,设计成功足踏切料机、输送下料机、电麻机、刮毛机、滑轮轨道等。1966年,足踏切料机改为电动切料机。60年代,利用自有资源,开发制药、制皂、育菇等综合项目。1976年,采用升降机、电锯、空中滑道、猪池等,逐步走向半机械化,年宰杀、加工生猪由4万多头增加到6万多头。1983年,改为煤油喷灯拔毛,改手工为机械加工香肠,改木炭为烧煤引风烘炉,改手工为机器拌盐,改手工去家禽毛为机械去毛,全套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1993年,兴建真空包装生产线1条,年产能力280吨。主要产品有肉类腌腊制品、烧烤制品、蒸卤制品、复制品等。1982年,腊猪肝、板鸭、盐蛋获江西省商业厅优质产品称号。1994年,腌腊肉获江西省优质产品三等奖。1995年,关刀牌腌腊肉系列产品获江西省新专利、新发明、新产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有职工65人,其中技术人员9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2万元;完成工业产值223万元,销售收入275万元,实现利税9.8万元。
  江西润田天然饮料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沙石镇新路村,1994年9月投产。采用美国最先进的TWO-PA88RO太空水生产技术和意大利全自动生产线,是一家引进香港客商独资经营的全封闭无菌自动灌装太空水的企业。产品水质纯净,高氧,口感软滑甘甜,享有“江西第一水”的美誉,成为免检产品。1995年,有职工130人,固定资产200万美元,完成产品产量7.2万箱,工业总产值1296万元,实现利税106万元。
  第三节造纸工业 1939年,“东南工合”赣县事务所在贡江河边组建造纸生产合作社,有社员10多人,主要生产包装纸、马粪纸,用于物品包装,产品销往周边县市。1945年,造纸生产合作社停产,剩5名社员继续生产土纸。1947年,国民党政府官商合办的东南造纸厂在西门外建成投产。以废旧纸为原料,日产书皮纸、包装纸300~500公斤。是全省生产机制纸的首家企业。
  建国后,市人民政府接管东南造纸厂,并于1951年5月组建赣西南人民造纸厂。生产包装纸、有光纸,年产纸889吨。1955年9月,更名为赣南造纸厂。1954年,3户个体户成立手工业造纸合作小组。为充分利用榨糖的甘蔗渣和赣南丰富的小山竹、稻草等自然资源,1962年5月,在水西建成赣江造纸厂。主要生产书写纸、打字纸等中、低档文化用纸。至此,赣州市造纸行业初具规模,有国营中型企业2家,集体小型企业1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内造纸工业迅速发展。产品由原来的13个增至50多个;自行研制成功感光纸、钛白纸、防油纸、仿连史纸、薄凸版纸等一批高档纸;利用全草纤维研制成功符合国家标准的拷贝纸、字典纸、描图纸等产品,为江西省造纸业首创;试制成功胶印书刊纸、白版纸、铜版纸,为江西省纸张品种填补几项空白。1977~1986年,赣州市出口书写纸、各色打字纸、拷贝纸达6个品种、5226吨,创汇1439.57万元。产品行销国外。
  1995年,赣南造纸厂与赣江造纸厂合并成立赣州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同年,全市有造纸及纸制品企业17家,职工3914人,其中技术人员90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亿元,年产机制纸1.94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63亿元,销售收入1.58亿元,实现利税1272.1万元。特号拷贝纸获国家银质奖,1号描图纸、特号打字纸获部优产品称号,60克书写纸、低定量彩色胶版印刷纸、1号60克单胶纸、单面铜板纸、金凤牌卫生纸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主要造纸企业有: 江西赣南造纸厂建于1951年,1955年9月,改为今名。1958年由省属下放赣州市,属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位于南门外营角上沙帽井,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6万平方米。1965年改进设备,调整产品结构,由生产相对粗糙的低档文化用纸逐步转向生产中、高档薄型纸,先后研制成功薄页纸、拷贝纸、卷烟纸等薄型新产品。相继有胶版纸、扑克芯原纸、薄凸版纸、钛白纸、出口扑克牌原纸、图画纸和采用全草纤维制成的拷贝纸、描图纸等新产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拷贝纸、描图纸、打字纸等产品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和轻工部优质产品。皱纹卫生纸在全省同行业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峰山牌特号拷贝纸于1979年被誉为信得过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畅销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连续4年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86、1987年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1988年获国家银质奖。特号拷贝纸、特号打字纸在全国出口产品展览会上双双获得银牌,产品出口量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1979~1988年,出口拷贝纸、打字纸、书字纸等6种产品达7268.83吨,成为江西省纸张出口的主要生产基地,出口量和创汇能力居全省同行业前茅,获省出口创汇先进单位称号。1988、1989年,机制纸产量超万吨,利税创千万元。为江西造纸厂、赣江造纸厂、井岗山造纸厂等企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为省内外30多家中、小型造纸厂提供了技术援助。1994年,有职工1155人,其中技术人员27人;固定资产原值2272万元,净值1397万元;主要专业设备有25立方米蒸球8个和切草机、切竹机、打桨机、圆柱精桨机、造纸机45台;年产机制纸5681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706.7万元,销售收入4896.3万元,实现利税207.1万元。
  江西赣江造纸厂建于1958年,位于水西乡赤珠村,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生产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主要专业设备有:1575毫米双网双缸圆网造纸机2台,2362毫米多缸长网造纸机2台,1760毫米多缸长网造纸机1台,年产500吨白版纸机1台,年产3000吨涂布加工铜版纸机1台,切竹机2台,25立方米蒸球11个,从美国彼得柯公司引进制浆连蒸器1套,国产三段漂白、碱回收设备各1套。具有年产1.5万吨机制纸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卷筒和平板凸版纸、书写纸、电脑纸、胶版印刷纸、扑克纸、铜版纸、铝箔衬纸等30多个品种的文化用纸和包装装潢用纸,是江西省重点骨干造纸企业之一。1972年4月,1号长网纸机投产。1978年,书写纸、单胶纸在全省造纸行业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凸版纸被评为信得过产品。工厂被评为大庆式企业。1981年,长网2号纸机正式投产,全厂机制纸年产能力达9250.54吨。同年3月,江西省轻工业厅贷款300万元,兴建铜版纸车间,10月采用100%蔗渣试制成功40克凸版纸、90克扑克芯纸、80克双胶纸、60克书写纸、24克双面大红花爆纸。1981年,由制造一般的中、低档文化用纸发展到高档装潢用纸,纸品率达98%以上。1983年引进80年代先进木材系统纤维原料制备贮存技术和连续蒸煮先进工艺后,年产机制纸突破万吨大关。1984年2月,铜版纸车间竣工投产。1985年,80、100克单面铜版纸以及胶印书刊纸试制成功,填补了江西省两项空白。1986年,试制成250克白版纸,再次填补江西省纸张品种的一项空白。1987~1990年,书写纸、单胶纸和2号书写纸、1号60克单胶纸、单面铜版纸分别在全省纸张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90年,出口兰白记录纸2000多吨,创外汇160万美元,成为江西省外销产品首户,再次获省级先进企业称号。1988~1990年,创利税超千万元,夺江西省同行业第一。1994年,有职工1235人,其中技术人员35人;固定资产原值6958.2万元,净值5311.4万元;生产机制纸9670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632万元,销售收入4909.1万元,上缴税金225.2万元。
  赣州造纸(集团)有限公司1995年5月,由江西赣江造纸厂、江西赣南造纸厂联合组建,公司设在原赣江造纸厂。1995年底,有职工2159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8亿元,净值5585.7万元,多种型号造纸机14台,达到年产2.5万吨机制纸生产能力。1995年,产纸1.47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9011万元,销售收入1.09亿元,实现利税1035.06万元(其中利润301.1万元)。
  赣州金凤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水东镇,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有造纸生产线3条,是生产机制卫生纸的专业厂家。原属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赣州市二轻工业局。1954年,成立手工业造纸生产合作小组,后改名赣州市手工业造纸厂。1969年2月,赣州市雨伞厂、赣州石器工程厂并入,更名赣州市二轻耐火材料雨具造纸厂。同年12月,耐火材料部分分开,名二轻雨具造纸厂。1970年,二轻化工文化用品厂纸盒车间并入。1972年纸盒车间划开,更名赣州市造纸厂。1986年,投资600万元,新建扩建厂房,新上1台1757毫米造纸机及配套设备,生产高、中档卫生纸,开发香巾纸、面巾纸、餐巾纸等新产品。金凤牌4号皱纹卫生纸和B级长条皱纹卫生纸被评为江西省优质产品。1992年4月,实行股份制,定为今名。1995年,有职工506人,其中技术人员18人;固定资产原值971万元,年产机制纸4695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266万元,销售收入2377万元,实现利税162万元。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