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用电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82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用电管理
分类号: TM92
页数: 3
摘要: 第五节用电管理机构赣州供电局位于红旗大道中段南侧。1954年6月成立赣南电网工程筹建处,隶属中南电管局。1958年5月,成立赣南供电局,1960年3月,更名为赣南电业局。后几经易名。1973年1月更名为赣州供电局。是华中电网集团公司江西省电力公司的中(一)型供电企业,1989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关键词: 用电管理 电气化 电能

内容

第五节用电管理机构赣州供电局位于红旗大道中段南侧。1954年6月成立赣南电网工程筹建处,隶属中南电管局。1958年5月,成立赣南供电局,1960年3月,更名为赣南电业局。后几经易名。1973年1月更名为赣州供电局。是华中电网集团公司江西省电力公司的中(一)型供电企业,1989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担负赣州地区18个县(市)和吉安地区万安县、泰和县、广东省翁源县部分区域的供电任务,以及输变配电工程、施工,铁附件加工和水泥电杆的生产任务。拥有35~220千伏输电线路47条,总长1557.89公里;110~220千伏变电站27座,主变总容量76.505万千伏安。年售电量11.42亿千瓦时,最高供电负荷28.8万千瓦。1995年,设有10个基层单位,职工156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3人。被电力部命名为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
  赣州用电管理所位于大公路与健康路交叉口。前身是赣州市供电营业管理所,1960年3月,与赣南电业局(今赣州供电局)赣州工区合并为赣南电业局赣州供电所。几经分合,1979年12月,单独成立赣州用电管理所,实行营、配合一的管理体制。1995年,设有生产技术股及检修、维护、综合、值修、业务、计量、收费、用电监察等班(室)。
  赣州农电管理所位于蟠龙镇。前身为赣州市蟠龙农电管理服务所,成立于1988年3月,隶属赣州用电管理所。1992年1月,升格为赣州农电管理所,隶属赣南电力实业总公司。下设3室4站5班。4个农电管理站:湖边农电站,辖湖边乡、蛤湖乡和赣县五云乡6个村、储潭乡5个村;沙石农电站,辖沙石镇、龙埠乡;沙河农电站,辖沙河乡;蟠龙农电站,辖蟠龙镇。
  管理计划用电在深入调查用户用电量、电能利用率、产值、效益等情况的基础上,编制用电月计划,并先后运用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使之落到实处。
  行政手段 1988年,实施停三开四(一周内停电3天、供电4天)、停四开三(一周内停电4天、供电3天),轮流供电。1991年,实施超峰指标扣回,负荷率每下降1%,扣回用电指标2%。1993年,实行分线考核负荷率。1995年,实行停二开五(一周内停电2天、供电5天),以确保30家效益大户用电。
  经济手段 1991年,实行高峰期用电加价。1993年,实行峰谷电价,分时分段计费。
  技术手段 1983~1990年,在市内安装电力定量器145台,严格执行定量用电。1994~1995年,安装电力负荷控制终端106户,监控负荷面为全市负荷的70%以上。
  节约用电贯彻执行“节约与开发并重”方针,采取行政上服务,经济上增效,技术上可行,环保上无碍,安全上可靠等措施,消除用电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和浪费现象,使有限的电量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用电管理部门长期坚持用电月报制度,与大宗工业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报表联系,并跟踪调查,实行单耗考核。在考核中,帮助用户分析掌握和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坚持每年召开节电工作会议,交流节电经验。1989年成立赣州地区节能管理站后,利用多种渠道,为用户及时传递节电信息,经常督促与协助用户整改用电设备。1991年,推广绿色照明工程,使节能灯在市内得到普及。1993~1995年,分别节约电量2280、2577、2169万千瓦时。1994、1995年,每千瓦时电工业产值分别为5.81、10.3元。
  安全用电赣南电网投运起即实行用电监察制度,深入用户,协助建立电气设备施工验收和预防性试验制度,编制电气设备装置运行规程。1959年,制订《用电监察人员服务规程》、用户电气设备设计、施工、试验、资料审核暂行规定》,建立用户用电事故台帐。1962年起,多次与公安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联合进行用电安全教育。进入70年代,对用户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安全用电等进行全面监察。80年代后,自备发电增多,与劳动部门共同开展社会电工培训工作,共培训1445人次,并大力推广触漏电保护装置等安全技术措施。1982年起,开展用电普查,重点查处违章用电。在普查的基础上,每年重点检查1~2次。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