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82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电价
分类号: F407.6
页数: 2
摘要: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基本保留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电价。“一五”计划期间,实行订价与调价相结合的政策,并集中管理。1955年,实行照明用户单一电价。1956年,照明电价0.35元/千瓦时,动力电价0.12元/千瓦时。1958年,照明电价调整为0.28元/千瓦时。
关键词: 电价 电力市场

内容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基本保留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电价。“一五”计划期间,实行订价与调价相结合的政策,并集中管理。1955年,实行照明用户单一电价。1956年,照明电价0.35元/千瓦时,动力电价0.12元/千瓦时。1958年,照明电价调整为0.28元/千瓦时。
  1965年1月起,执行《1965年电热价格》。电价类别分为照明电价、非工业和普通工业电价、大工业电价、农村排灌直供电价4种,同时在大宗工业用户中实施《依照力率调整电费的办法》。经过调整,电价明显下降,平均电价由上年每1000千瓦时90.74元下降到69.19元。1967年1月起,执行《1967年电热价格》。新价格将两部制电价起点改为320千伏安及以上的大工业用户。调整后,每1000千瓦时平均电价为69.79元,比上年略有上升。1979年起,在厂矿实行照明用电按人口增长连比增加的办法,核定企业种类电价比例。1980年,每1000千瓦时平均电价为72.6元。此后,售电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国家“目录电价”,属国家统一电价;另一部分是江西电网“多种电价”,属国家同意用于电力建设和维持电网正常生产的电力加价。
  多种电价地方还本付息金 1988年起,执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计委关于〈征收电力建设资金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的通知》,征收0.02元/千瓦时的电力建设资金,并按免征范围和数量,从1989年起,对赣州铝厂和赣南化工厂等实行减免。1990年4月起,征收新电新价。1992年,按照省规定的征收标准,工业用电和农村用电每千瓦时征收0.02元,其余征收0.04元。1993年,除农业排灌用电、农民生活用电和城镇居民生活照明用电外,每千瓦时加收0.02元。1994年再提高0.01元。同年,新电新价更名地方还本付息金。
  煤运加价及带料加工电量实行用电加价 1988年1月起,每千瓦时用电收取自组燃料加价0.013元,运煤加价0.021元。2个加价之和,1989、1990、1991年分别提高到0.064、0.074、0.09元。1992年1月,2个加价更名煤运加价及带料加工电量用电加价。同年7月起,每千瓦时再加价0.02元(城镇居民生活照明用电加价0.04元)。1993年1月起,带料加工电量电价在上年的基础上再加0.03元;6月起,又顺加0.016元;10月起,按用电类别和电压等级征收带料加工电价0.02~0.05元不等。1994年1月起,带料加工电量电价在1993年的基础上每千瓦时提高0.015元。
  支援三峡工程建设电价始征收于1993年10月,除中小化肥、农药、农膜和农业生产外,每千瓦时征收0.003元。1994年1月15日起,每千瓦时征收0.004元。1995年7月1日起,中小化肥、农药、农膜和农业生产每千瓦时也征收0.004元。
  目录电价系按不同用电分类制定的不同电价,大致分为居民生活电价、非居民照明电价、非工业电价、普通工业电价、大工业电价、农业生产电价和趸集电价。同时又按电压等级对同一用电分类的电价进行区分:不满1千伏、1~10千伏、35千伏及以上。1993年10月起,执行《江西电网售电价格价目表》规定的电价。1994年1月15日起,执行国家目录电价,比上年目录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015元。1995年7月起,执行新的国家目录电价,比上年目录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04元。
  非生产营业性用电加价和峰谷分时电价非生产营业性用电加价 1993年7月起,执行江西省《关于非生产营业性用电量实行用电量加价的通知》,对所有直供、转供用户的非生产营业性用电量一律按每千瓦时0.65元元计收电费。
  峰谷分时电价 1993年5月起正式实行。1995年9月起,执行江西省新的峰谷分时电价。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