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516
颗粒名称: 水西乡
分类号: C912.8
页数: 2
摘要: 位于市境北部。以乡人民政府驻地水西街得名。东与水东镇、赣县储潭乡以赣江为界,南隔章江紧邻市区,西与湖边乡、蛤湖乡接壤,北邻赣县五云乡。总面积6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万多亩,其中水田9729亩,旱地3983亩;林地面积5.03万亩;水域面积1.2万多亩;辖11个行政村、8个居民委员会及152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7318户,29033人。其中农业人口21021人。
关键词: 乡镇 水西乡

内容

位于市境北部。以乡人民政府驻地水西街得名。东与水东镇、赣县储潭乡以赣江为界,南隔章江紧邻市区,西与湖边乡、蛤湖乡接壤,北邻赣县五云乡。总面积6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7万多亩,其中水田9729亩,旱地3983亩;林地面积5.03万亩;水域面积1.2万多亩;辖11个行政村、8个居民委员会及152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7318户,29033人。其中农业人口21021人。
  清以前,属赣县章水乡。1928年,属第五区团。1935年,分属第九、十联保。1939年,分属水西乡、和乐乡。1950年5月,分属赣州市水西乡和赣县和乐乡、石铺乡。1952年10月,分属赣州市水西乡和赣县和乐乡、赤珠(后改黄沙)乡、石铺乡。1956年6月撤区并乡,分属赣州市水西乡和赣县黄沙乡、和乐乡。1958年10月,分属赣州市章贡乡(跃进公社)、赣县红旗公社。1959年1月,分属跃进公社、赣县湖边公社;10月,属赣州市水西公社、赣县和乐公社。1961年4月,和乐公社划入赣州市,同年11月复划归赣县。1965年6月,和乐公社并入湖边公社。1978年1月,湖边公社由赣县划入,分属水西公社、湖边公社。1984年4月,公社改乡。1989年12月,调整乡镇级政区,湖边乡所辖凌源、石铺、和乐、石珠、白田、黄沙、罗边7个行政村划入水西乡。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属低山区,其余为丘陵地带。最高点为摇篮塞,海拔622.9米;白田村西部田塅,海拔93米,是全市最低点。
  经济以农业为主,主种蔬菜、瓜果、水稻。水西村为全市蔬菜、水果、鲜鱼主要生产基地之一。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1.7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504万元,工业总产值1.51亿元;财政收入2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6元。
  1995年,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8所,教职工155人,在校学生337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卫生院(分院)2所,医疗站10个。
  1986年,获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

相关地名

水西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