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和其他党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315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和其他党派
分类号: D693.74
页数: 5
摘要: 1905年8月,县人魏会英自日本回国,在南昌组成同盟会支部后,回县城赣州组成同盟会分部。
关键词: 政治组织 中国国民党

内容

1905年8月,县人魏会英自日本回国,在南昌组成同盟会支部后,回县城赣州组成同盟会分部。
  民国2年(1913)成立国民党部赣州支部。选举魏会英、陈体乾为正副部长,张周垣为政治部长,蔡森为军事部长。并选举蔡世培、陈体乾代表赣州支部出席国民党江西全省代表大会。同时创办《民宗报》,进行国民革命宣传。
  民国13年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民国15年7月间,国民党江西省学问候补执行委员兼赣南党务特派员朱山铿(共产党员)和国民党赣南党务及17县民众运动指导员陈赞贤(共产党员)来赣州负责赣南各县国民党组织的筹建工作,同时做好迎接北伐军的准备。不久,成立半公开的“国民党赣县县党部筹备委员会”,陈铁任筹委主任。是年9月6日,国民革命军第14军攻占赣州。9月10日,赣州各界在东门外天竺山举行军民联欢大会,朱由铿主持大会并致词。县城广大群众筹款筹物,组织义务挑夫队帮助革命军运输粮草弹药;青年学生张贴标语,进行街头宣传,掀起支援北伐战争的热潮。同时,国民革命军第14军中的陈奇涵、肖韶、钟友仟(均系共产党员)等人在县城光孝寺召开会议,研究在工农群众中开展革命宣传活动等问题。并创办《国民日报》,肖韶任主编。年底,成立国民党赣县县党部,选举刘纪云、许乃猷、徐性飞、钟祝三、朱发英等为执行委员,陈蜕为监察委员,内设常委、农工商、青年、妇女各部,由委员兼任部长。其时,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因国民党右派公开背叛孙中山所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次年2月县党部停止活动。
  民国16年“四·一二”事件后,国民党右派操纵县党部。是年6月21日,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电派蔡熙盛、倪弼、汪世鎏、阮齐、周小溪、钟祝三、陈建中、李日章、邱萃英、张家英、余龙等11人为赣南特别委员会委员。该会为赣南党务最高机关、代行党部职权。其时,开办赣南党务训练所,创办赣南民国日报,并在全县进行清党。
  民国17年冬,成立县、市(市区)党务指导委员会。对党员进行考察、训练、重新登记。市(市区)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为陈昌萼、戴斐林、张俊宰、郭芳科、董开熙等。改组后由薛秋泉、田克明、何宏基、许树棠、赖佐汤等继任。县党部指导委员会委员为刘纪云、王德舜、谢之、徐性飞、钟瑛等。后派薛秋泉、田克明、许树棠、何宏基、曾庆伟等接任。
  民国18年秋,召开第一次全县代表大会,分别正式成立县、市(市区)党部。大会选举县党部执行委员5人,由刘纪云、谢之、王德舜、方仁河、钟肇基等担任,陈蜕担任监察委员;选举市(市区)党部执行委员5人,由许树棠、钟祝三、戴斐林、张俊宰、赖佐汤等担任,陈祥钱、刘甲第、曾钦炜担任监察委员。
  民国19年秋,召开第二次全县代表大会,选举方仁河、王德舜、钟肇基等为执行委员,成立执行委员会。选举陈蜕为监察委员。
  民国20年9月,成立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党政委员会赣县区分会,派孔绍尧为委员长,欧阳魁、肖升墀为委员。县、市(市区)党部均由该会接受办理。
  民国21年春,成立赣县党务整理委员会,派刘纪云、巫道宗、刘维复、张善初、陈祥铭等为整理委员。同年秋,召开第三次全县代表大会,选举刘纪云、巫道宗、刘维复、张善初、陈祥铭等5人为执行委员,张俊宰、张家钧、方瀛等3人为监察委员。执行委员会设常务委员,内设组织、训练、宣传3组。
  民国22年,县党部缩编,改为干事制。设干事1人,负责党务,下设助干2人,以为襄理。是年,张家钧任干事。后由杨庆珊、刘笼皇、刘宜均相继续任。
  民国28年12月1日刘宜均任内改为书记长制。同时,又成立江西省第四区党部办事处,由省党部委员刘家树兼指导员,叶况民为总干事。党务计划委员会亦于是年成立,由刘宜均兼主任委员、陈建中、张家钧、巫道宗、陈昌萼、汤觉吾、刘清阁、李珍宇、张寿椿为委员。
  民国29年12月,省派黄问白接充书记长。赣县县党部由省党部定为特级县份,人员经费俱有增加。
  民国31年10月,黄问白辞职,省派许来鹤接任。
  民国32年6月,设筹募党务基金保管委员会,筹得法币28万余元。同年11月22日召开第四次全县代表大会,先出执行委员许来鹤、陈坤球、李荣春、郭声松、陈英才5人,并由省方圈定许来鹤为书记长。选出监察委员张家钧、廖仰文、赖汝维等3人,并由省方圈定张家钧为常务监委。
  民国33年2月1日,执、监委员会正式成立。当年奉命整理。11月,书记长许来鹤呈请辞职,省派翟宗五接充。是年,委员划区视导党务。
  民国34年2月,日本侵略军玫陷赣城,县党部迁至距城60里之廉西乡廖家村,后再迁大埠乡长湖时办公。7月17日赣城光复后,县党部旋即迁回县城。是年12月,翟宗五辞职,省派张人骏来县继续负责整理党务。
  民国35年10月,党务整理结束。县党部改选执、监委员。选出李荣春、刘运培、陈坤球、杨观绎、杨国元、谢立纲、赖汝维等7人为执行委员,赵任飞、李通任、叶秀廷为候补执行委员。选出郭尚武、尹叔甫、黄升础、彭琴香、张家钧等5人为监察委员,卢思鑫、尹贤宾为候补监察委员。并由江西省党部圈定李荣春为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卢叔甫为监察委员会常务监委。同时,选出李荣春、张人骏、陈建中(陈因病辞职由刘运培递补)为出席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民国36年11月6日,党团组织奉命合并,赣县成立党团统一组织委员会。省党部指派县党部书记长李荣春、三青团干事长刘金煌和刘运培、陈坤球、刘木荣等5人为委员。是年,成立政治委员会和工作理论研究委员会。推定李荣春、张恺、刘金煌、刘运培、陈体乾、郭尚武、尹叔甫、杨观绎、谢立纲、林宗莲、陈坤球等11人为政治委员会委员;聘请张恺、李荣春、叶竞民、刘运培、彭志刚、尹叔甫、郭尚武、朱发榜、黄问白、李竞辉、谢立纲、刘金煌等13人为工作理论评究委员会委员。
  民国37年,县党部书记仍为李荣春。
  民国38年8月,赣县解放。国民党赣县县党部及所属组织全部瓦解。
  基层组织民国33年,经执、监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委员划区视导党务,全县划直属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 [=此处为表格页=] 附:中国国民党赣县县党部(改为特级党部时)组织系统表五区、第六区7个督导区域。
  直属区县党部、县政府、专员公署、县经征处、县田粮管理处、盐务督运处、食糖专卖局、火柴专卖公司、工业实验处、省合作金库、地方法院、卫生试验所、省税务局、工会协会、农管处、电管局、华北水利委员会、邮政管理局、县卫生院、民生火柴二厂、民生酒清厂、商务印书馆、赣县工厂、省盐务管理局、县训所、省赣中、首乡师、省南昌工职、四区联立高农、县立中学、知行中学、省赣女中、省立赣县中心学校等区党分部及赣州镇第一至第士二区党分部; 第一区城南、南外、城东、东郊、城北、民教馆、县商会等区党分部; 第二区沙石、大埠、蟠龙、永安、厂寒、礼化、隅南、水西、和乐、黄金等乡区党分部; 第三区王富、王母、韩坊、小健、新兴、长演等乡区党分部; 第四区茅店、七里、水东、廉东、廉西、长洛、储潭等乡区党分部; 第五区江口、清政、玉鹭、社富、建节、南塘、杰村、龙口、石芫等乡区党分部; 第六区大湖、新圩、桂源、大兴、长丹、富尧、攸镇、湖田、松里等乡区党分部。
  民国34年2月,日本侵略军攻陷县境,县党部将原所辖区党部7个、乡镇党部77个、直属区分部35个。调整为区党部5个、区分部5个、乡镇区分部56个。7月17日赣城光复后,除保留赣州镇区党部外,重新整编区分部10个,成立直属区分部8个。
  民国35年,全县设区党部7个,区分部110个。
  党员据11936年版《江西年鉴》载:民国118年至23年赣县各年的国民党员数为:民国18年651人;19年585个;20年575人;21年551人;22年475人;23年456人。
  民国34年7月,日军败退后,全县进行党员党籍总清查,在大埠、南塘、江口、茅店、廉西、长洛、王母、沙地、大兴、蟠龙、大湖等地设党员登记处。8月,清查办理完毕。本年各月党员数为:1月:3098人;2月:1900人;3月:1412人;4月:1415人;5月:1420人;6月:1427人;7月:1429人;8月:1534人:9月;1540人;10月:1710人;11月:1717人;12月:1713人。
  民国35年,全县计党员2230人。
  民国36年,党团组织合并,所有三青团员转为国民党员。全县办理党团员总登记。总登记人数为2354人,其中国民党员1312人。
  民国37年,全县党团员清查后为2411人。
  第二节中国青年党青年党在赣县之活动始于1947年春。初由江西省党部委派赣县幼幼中学体育教员万家棋为赣县党务筹备员。6月间,省改委派张名秩主持党务。9月,组设“中国青年党赣县县党间筹备处”,张名秩为筹备主任,处址设在大华萼巷7号。1948年初,筹备处奉命改为“中国青年党赣县临时县党部”,张名秩任主席,陆教俊任秘书长,郭启明任组织科长,万家棋任宣传科长(万不久离赣甘荦群继任,甘离赣由尹诗昆继任)。甘荦群任外务兼训练科长(甘离赣,外务由郭启明兼,训练科长由钟益坤继任)。
  青年党赣县县党部第一特别组织,其管辖区域除本县各地外,凡赣南各县之未设机构者均归其管辖。赣县县党部以下为区党部,全县设7个区党部。据民国37年统计资料载,党员分布情况为:城区26人、七里乡21人、水东乡17人、和乐乡21人、大兴乡23人、攸镇乡3人、储潭乡5人、潋江乡17人、富尧乡9人、隅南乡1人、蟠龙乡3人、长演乡1人、大田乡1人、长洛乡7人。
  县党部党务工作,1947年春开始为秘密活动时期,是年冬中华民国国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为半公开时期,1948年下半年县党部挂牌后为公开时期。1949年赣县解放时,县党部及其所属基层组织随告解体。
  第三章群众团体第一节工人组织民国15年(1926年)10月12日,成立“赣县总工会筹备处”。下旬,召开赣州纺织工人大会,成立赣州第一个工会组织“赣州纺织工会”。11月3日,赣州召开了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赣州总工会”,陈赞贤当选为委员长。是年底,先后成立了56个基层工会,会员18000余人。工会成立后,工人组织起来,依靠自己的力量,与资本家进行了包括罢工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斗争,迫使资本家订立“劳资合同”,实现了当时提出的“保障职业,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目标。
  民国15年12月初,蒋介石派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师进驻赣州,新一师党代表倪弼公开支持资本家,反对工人运动,派兵包围赣州总工会,搜捕工运领袖。
  民国16年春,赣县官绅和资本家推举陈建中为各界总代表赴省向当局陈述一切,请省党部将陈赞贤撤回,另派贺其燊为特派员。是年3月6日,新一师党代表倪弼和国民党省党部特派员贺其燊、赣县县长郭密谋,以请陈委员长开会为名,在县署杀害了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陈赞贤牺牲后,县城工人罢工3天,并派出400多人的工人清愿团赴南昌、武汉等地请愿,要求严惩凶手,保障工会正常活动。全国各地工会、农会、学联纷纷电悼陈赞贤。江西省总工会成立“陈赞贤惨案委员会”,声援赣州工人的正义斗争。是年5月,国民党派钱大均率“清党军”进驻赣南,刘士毅师驻赣州。赣州“清党军”封闭工会,大肆搜捕工运积极分子,理发工会主席邹道源被杀害,工人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从此,赣州工人运动由公开转入秘密活动。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来到赣县田村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1930年7月,在江口召开了苏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赣县总工会,委员长钟烈莲。同时,成立雇农工会,委员长朱地元。至1932年9月,建立了97个工会支部,会员1720名;建立雇农工会部76个,会员1656人,区、乡两级普遍建立了工会组织。当年,工会发动职推销“革命战争公债”116000元。在扩大红军运动中,工会干部带头参加工人师,超额完成“扩红”任务,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奖给赣县扩大红军工人模范师第二名的锦旗。截止1933年底统计,赣县苏区工人自筹资金建超砖瓦。铁器、木器、织布、被服、熬盐等小工厂,还建起消费合作社34个,生产合作社11个,为粉粹国民党的封锁,发展苏区经济支援革命战争作出了贡献。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革命根据地相继丧失,赣县苏区工会也随即消亡,工人运动再次由高潮转入低潮、由公开转入隐蔽。
  民国27年10月,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来到县城赣州筹组“东南工合”办事处。翌年初,成立赣县工合事务所。失业工人踊跃参加“工合”,组织起来,兴办各种小型工厂。由于“工合”发展了工业生产,增加了抗战物资,使失业工人,难民有工做,生活有保障,得到广大工人的拥护,赣县工人运动又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形式发展起来。“工合”成立后,曾遭到国民党政府多次搜捕。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35年宣布撤消。
  民国29年8月1日,由国民党县党部控制的赣县总工会成立,朱发清、朱后振、谢从

知识出处

赣縣志

《赣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着重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采用篇、章、节的结构形式,共设33篇、141章、452节。篇首设概述、大事记,篇后设附录。概述总摄全书,叙议结合。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进行记述。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横排门类,竖写史实。文体采用现代语体文,据事记述,不加议论,寓褒贬于事实记述之中。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散记于有关章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