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山平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296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山平塘
分类号: S2
页数: 2
摘要: 明嘉靖《赣州府志》载,赣县有灌田300亩以上的水塘20座,灌田8090.5亩。
关键词: 山塘 田间蓄水塘

内容

明嘉靖《赣州府志》载,赣县有灌田300亩以上的水塘20座,灌田8090.5亩。
  清同治《赣县志》载,全县有灌田300亩以上的水塘18座。
  民国末期,全县有山平塘8605座,灌田6.7万亩。其中较大的有:江口乡圩背清水塘灌田500亩,梅林镇红金新岗前塘灌田500亩和朱子塘灌田125亩,王母渡乡下邦小坳塘灌田200亩。
  建国初,大部分农田灌溉主要靠原有的山平塘。为扩大灌溉条件,县每年给农民发放水利贷款,以维修原有各项水利设施为主,适当兴修花钱少、收效快的工程。1950—1951年,全县发放水利贷款21721元,稻谷151850斤,兴建工程123处,修补工程500余处。农民自筹资金修补工程1140处。至1985年,全县有山平塘10253座,蓄水量为142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为60377亩,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的21.4%。其中,蓄水5万立方米以上的18座,即韩坊石古坑,五云破田,湖江洲坪,储潭龙下,茅店狮公岩及义源,南塘黄屋,吉埠石窝子、焦坑、红卫、老水嘴、寨背、珍珠坑,田村小埠,白鹭吉塘,三溪石〓,赤泥坑、塘窝;蓄水不足5万立方米的有10235座。

知识出处

赣縣志

《赣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着重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采用篇、章、节的结构形式,共设33篇、141章、452节。篇首设概述、大事记,篇后设附录。概述总摄全书,叙议结合。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进行记述。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横排门类,竖写史实。文体采用现代语体文,据事记述,不加议论,寓褒贬于事实记述之中。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散记于有关章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