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林业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293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林业资源
分类号: S7
页数: 2
摘要: 建国后于1955年统计,全县山地面积为3387325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1%,宜林荒山只有255675亩,1981年全县林业用地3449640亩,有林地1710255亩。宜林荒山1739385亩,1985年全县林业用地为362.01万亩,有林地244.51万亩,比1981年增加101.61万亩,宜林荒山117.5万亩,比1981年减少56.44亩。全县森林覆盖率,1955年为27.3%,1981年为30.3%,其中覆盖率较高的有5个国营林场,平均为69.9%。南部山区的长洛乡为61%,居全县乡镇中森林覆盖率之首。递次为茅店47%、吉埠37%、石芫32%。建国后,尽管大力组织群众造林,但因政策多变,仍末改变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主要分布在韩坊、小坪、长洛、大埠4个乡,计蓄积1171639立方米,占全县总蓄积的68.91%。
关键词: 林业资源 森林资源

内容

民国33年(1944)统计,全县山地面积4306035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6%。建国后于1955年统计,全县山地面积为3387325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1%,宜林荒山只有255675亩,1981年全县林业用地3449640亩,有林地1710255亩。宜林荒山1739385亩,1985年全县林业用地为362.01万亩(含疏林地、灌林地和未成林地),有林地244.51万亩,比1981年增加101.61万亩,宜林荒山117.5万亩,比1981年减少56.44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1955年为27.3%,1981年为30.3%,其中覆盖率较高的有5个国营林场,平均为69.9%。南部山区的长洛乡为61%,居全县乡镇中森林覆盖率之首。递次为茅店47%、吉埠37%、石芫32%。198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上升为34.6%。
  第二节林木蓄积赣县森林资源,从清末起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建国后,尽管大力组织群众造林,但因政策多变,仍末改变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
  在1981年总蓄积量中,国营林场拥有670241立方米,占28.28%,其中荫掌山林场为459858立方米,占68.61%;乡村集体和个体拥有1700109立方米,占71.72%。主要分布在韩坊、小坪、长洛、大埠4个乡,计蓄积1171639立方米,占全县总蓄积的68.91%。全县毛竹蓄积主要分布在国营荫掌山林场和长洛、小坪、吉埠、石芫、茅店等乡。
  第三节林种分布 1981年全县对林种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
  用材林主要分布于南山区的韩坊、王母渡、阳埠、大埠、小坪、长洛乡和荫掌山、高龙、留田、下山寮林场,沙地、五云、湖江、吉埠乡次之。
  经济林油茶、柑桔、茶叶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油茶面积达万亩以上的乡有五云、湖江、沙地、茅店、田村、韩坊、白石、白鹭和王母渡。油桐,集中分布于韩坊、田村、小坪和石芫乡。
  毛竹林集中分布在荫掌山林场和小坪、长洛、吉埠乡的边缘山区。
  薪炭林以灌木为主。遍布全县山区,丘陵山地面积大的沙地、王母渡、大埠、湖江、石芫、吉埠等乡。
  防护林零星分布在桃江、平江、贡水和县境内的赣江两岸。树种多为樟树、榕树、黄竹和小剪竹。
  [=此处为表格(1955—1981年赣县立木蓄积调查表表6—1)=] 单位:立方米 [=此处为表格(1955—1981年各树龄立木蓄积量表表6—2)=] 单位:立方米

知识出处

赣縣志

《赣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着重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采用篇、章、节的结构形式,共设33篇、141章、452节。篇首设概述、大事记,篇后设附录。概述总摄全书,叙议结合。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进行记述。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横排门类,竖写史实。文体采用现代语体文,据事记述,不加议论,寓褒贬于事实记述之中。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散记于有关章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