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分布密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288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分布密度
分类号: C92
页数: 3
摘要: 地区分布 1985年底,全县共有21个乡(镇),总人口449568人,平均每个乡(镇)21408人。高于平均数的有韩坊、王母渡、沙地、湖江、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等乡;低于平均数的有梅林镇、阳埠、大埠、小坪、长洛、大田、五云、储潭、石芫、三溪、白石、白鹭等乡,南塘乡人口最多37135人,小坪乡人口最少5993人。
关键词: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内容

地区分布 1985年底,全县共有21个乡(镇),总人口449568人,平均每个乡(镇)21408人。高于平均数的有韩坊、王母渡、沙地、湖江、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等乡;低于平均数的有梅林镇、阳埠、大埠、小坪、长洛、大田、五云、储潭、石芫、三溪、白石、白鹭等乡,南塘乡人口最多37135人,小坪乡人口最少5993人。
  城乡分布民国36年(1947),赣州镇58535人,占总人口的15.7%;农村人口314378人,占总人口的84.3%。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16150人,占总人口的3.77%;农村人口411983人,占总人口的96.23%。1985年城镇人口19372人,占总人口的4.31%;农村人口430196人,占总人口的95.69%。
  第二节密度人口密度民国34年(1915),全县总人口346717人,平均每平方公里99.7人。城区附近人口最密,潋江区次之,湖江区又次之,桃江区最稀。1949年,全县总人口,含划出部分280954人,平均每平方公里86.6人;不含划出部分218387人,平均每平方公里70.7人。1956年,全县总人口,含划出部分315057人,平均每平方公里90.5人;不含划出部分243382人,平均每平方公里78.8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含划出部分355020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02人;不含划出部分272293人,平均每平方公里88人。1978年,总人口416699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35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428133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39人。1985年总人口449563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50人。
  [=此处为表格(民国36年(1947)各乡人口数表3—5)=] [=此处为表格=] [=此处为表格(1985年各乡人口密度表3—6)=] [=此处为表格=] 第三章人口构成第一节民族县内居民基本是汉族,少数民族是因婚姻、工作调动等原因迁入本地的。民国时期,在城区有极少数的回、满族居住。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含划出部分),全县有5个民族:汉族354985,壮族14人,满族9人,回族6人,苗族4人,民族不详2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有8个民族:汉族428106人,壮族15人,回族2人,苗族2人,蒙古族、满族、白族、纳西族各1人,中国籍缅甸人1人。
  第二节年龄清朝以前无资料。民国36年(1947)总人口372913人,其中6岁以下28396人,占7.61%;6—14岁50332人,占13.50%;15—64岁271808人(60—64岁22631人)占72.89%;65岁以上22377人,占6%。
  建国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355020人(含划出部分,其中年龄不详21人),7岁以下68147人,占19.20%;7—14岁70390人,占19.83%;15岁—64岁199695人(60—64岁11965人),占56.25%,65岁以上16767人(90岁以上37人),占4.72%。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428133人,7岁以下73141人,占17.08%;7—14岁96567人,占22.56%;15—64岁238223人(60—64岁11392人),占55.64%;65岁以上20202人(90岁以上73人),占4.72%。

知识出处

赣縣志

《赣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着重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采用篇、章、节的结构形式,共设33篇、141章、452节。篇首设概述、大事记,篇后设附录。概述总摄全书,叙议结合。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进行记述。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横排门类,竖写史实。文体采用现代语体文,据事记述,不加议论,寓褒贬于事实记述之中。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散记于有关章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