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粮油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251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粮油市场
分类号: TS210.4
页数: 2
摘要: 民国时期,县主要的粮油市场有唐江、蓉江、潭口、横市、龙回5个墟镇。国营粮店逐日挂牌标价指导市场粮油交易,按购价略高于市场,销价低于市场的原则开展粮油贸易业务。全县有14个代购代销点,24个粮食购销站。在全县18个墟镇设立固定的粮油市场贸易交易所,还在横市、坪市、十八塘、唐江、龙回、潭口、麻双、隆木等8个墟镇设立逢墟临时粮油交易站,活跃粮油市场。唐江市场出售的粮油,主要来自本县隆木、大坪、坪市、横市、麻双、圩下、十八塘等乡以及上犹、遂川、万安等县。旺季每墟上市米谷800—1000担,食油400—500担。食油由油行及外地客商运往赣州、南康、大余等地,大宗食油则远销广东始兴、南雄、兴宁、韶关等地。
关键词: 粮食加工 粮油

内容

民国时期,县主要的粮油市场有唐江、蓉江、潭口、横市、龙回5个墟镇。
  1951年,成立中国粮食公司江西省公司南康粮店(1952年改称南康县粮食公司),负责粮油市场管理和粮油集市贸易。国营粮店逐日挂牌标价指导市场粮油交易,按购价略高于市场,销价低于市场的原则开展粮油贸易业务。墟日上市粮食的落市粮除粮食公司购销站收购外,还委托供销合作社代购代销业务,按购价付给2.5%手续费,购销差控制在3%以内。全县有14个代购代销点,24个粮食购销站。
  1953年11月,取消粮油市场自由交易,私营粮店(米厂)陆续并入国营粮食部门,市场上的粮食经济成份成为单一的国营粮食经济。
  1956年,粮食部门收回供销社系统代销食油业务(1952年收回粮食代销业务),粮油购销业务嗣后由国营粮食部门统一经营。在全县18个墟镇设立固定的粮油市场贸易交易所,还在横市、坪市、十八塘、唐江、龙回、潭口、麻双、隆木等8个墟镇设立逢墟临时粮油交易站,活跃粮油市场。
  1957年10月,执行国家“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有关规定”,全县关闭了粮油市场。
  1962年,粮油市场开始逐步恢复。1964年,全县有蓉江、唐江、潭口、凤岗、横市、龙回等19个墟镇的粮油主管部门开设粮油集市贸易营业门点。1964—1966年三年中经营粮油1035.91万斤。
  1967年,粮油贸易市场关闭。
  1978年,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粮油市场,全县21个粮油管理所开展粮油集市贸易业务。
  1985年,粮食系统在全县20个墟镇设立27个粮油集市贸易点,全年经营贸易粮油(混合量)1996.8万斤。
  附:重点粮油市场简介唐江镇是赣州、南康、上犹、崇义、遂川、万安等县的粮油贸易集中点,也是赣南重要的粮油市场。民国37年(1948年),唐江镇有万丰、集和、民生、穗丰、唐江军粮5家大米加工厂;有和兴祥、同兴利、卢祥和、万兴、合和祥、赖益生、钟吉昌、肖洪圣、卢圣济、永昌隆、卢赞浓、陈德兴、大有、正太和、卢义祥15家米店,以及广升行、利昌隆行、顺和行、恒升行、志和行、卢升店、聚和行、中孚行、泰来行、聚来行、中发行、同聚行等12家油行。唐江市场出售的粮油,主要来自本县隆木、大坪、坪市、横市、麻双、圩下、十八塘等乡以及上犹、遂川、万安等县。旺季每墟上市米谷800—1000担,食油400—500担。淡季每墟上市米谷300—500担,食油50担之多。米谷由客商及小贩转运潭口、南康、赣州等地销售。食油由油行及外地客商运往赣州、南康、大余等地,大宗食油则远销广东始兴、南雄、兴宁、韶关等地。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