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2402
颗粒名称: 函件
分类号: F616
页数: 4
摘要: 分国内函件与国际函件两种。民国初,南康邮政局办理平信、明信片、挂号信、快信,以及包裹、汇票、新闻纸(报纸)等国内函件业务,同时还代售印花税票。民国36年始办国内保价信函。民国25年,南康邮政局年均函信2.65万件;唐江邮政局年均函信4.8万余件;贤女埠代办所年均函信2500余件;横市代办所年均函信3000件。1956年,函件业务量达41.83万件,比1949年增长4.19倍,函件收入为3.99万元。1965年,函件业务量达62.13万件。“文化大革命”期间,函件业务量在50—80万件间徘徊。1978年,函件业务量为80.95万件,业务收入6.37万元。1985年,函件业务总量367.53万件,比1949年增长44.6倍,其中出口函件113.91万件,进口函件14.73万件,转口函件106.29万件,全县人均收寄函件5.64件。
关键词: 邮政 企业组织

内容

分国内函件与国际函件两种。民国初,南康邮政局办理平信、明信片、挂号信、快信,以及包裹、汇票、新闻纸(报纸)等国内函件业务,同时还代售印花税票。民国36年(1947年)始办国内保价信函。民国25年,南康邮政局年均函信2.65万件;唐江邮政局年均函信4.8万余件;贤女埠代办所年均函信2500余件;横市代办所年均函信3000件。1949年,国内函件业务量8.06万件。1953年停办决信及代售印花税票业务。1956年,函件业务量达41.83万件,比1949年增长4.19倍,函件收入为3.99万元。1963年4月,为投寄各种组织关系、粮布票证、户口迁移等,开办特挂函件业务。1965年,函件业务量达62.13万件。“文化大革命”期间,函件业务量在50—80万件间徘徊。1978年,函件业务量为80.95万件,业务收入6.37万元。1985年,函件业务总量367.53万件,比1949年增长44.6倍,其中出口函件113.91万件,进口函件14.73万件,转口函件106.29万件,全县人均收寄函件5.64件。业务收入8.3万元,比1949年增长9.79倍。
  清朝邮政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开始与外国邮政订立互寄邮政章程,南康何时开办国际函件业务,已无从查考。1978年前仅有少量国际进口函件,后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进出口国际函件迅速增长。1985年,出口国际函件425件,进口国际函件449件。
  函件资费,民国时期分平信、单挂、双挂3类计算,而国内函件又分为第一资、第二资两种。第一资是各局就地投递界内的(即本埠者),第二资为各局互寄的(即外埠者)。国际函件也分为第三资、第四资、第五资3种。第三资为邮会各国;第四资为到日本、朝鲜、关东租借地;第五资为到香港、刘公岛、澳门。民国3年,国内平信以每20格兰姆(合20公分)为计算单位,第一资为0.01元(银元·下同),第二资为0.03元,单挂0.05元,双挂0.10元。国际信函以15格兰姆(合15公分)为计算单位,0.10元起算,0.06元递加。后邮资不断递增,至民国29年,本埠为0.04元(法币·下同),外埠为0.08元,单挂0.13元,双挂0.26元。国际平信0.50元起算,0.30元递加。民国35年,平信不分本埠外埠,一律100元。国际平信300元起算,200元递加。36年12月,国内平信已涨至2000元,单挂3000元,双挂6000元;国际函件8000元起算,5000元递加。
  解放初,国内平信每20克收费0.03元(新人民币·下同)。1950年2月1日调整为0.08元。1958年1月1日起,印刷品资费一律改为每百克国内互寄收0.03元,本埠互寄收0.015元。1985年,国内平信每20克本埠0.04元,外埠0.08元。国际平信每20克及以下收0.50元;挂号函件每20克加收0.12元,国际加收0.50元;航空每10克外埠加收0.02元,国际加收0.30元;明信片国内本埠0.02元,外埠0.04元,国际0.40元;印刷品每100克国内本埠0.015元,外埠0.03元,国际每20克及以下0.30元。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