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采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236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采掘
分类号: TD8
页数: 2
摘要: 县采掘工业有钨、金、锡、铜等,主要是钨和金两项。
关键词: 矿山开采 采掘工业

内容

县采掘工业有钨、金、锡、铜等,主要是钨和金两项。
  南康矿产钨较多,锡、金次之。锡矿多伴生在钨矿中,属伴生矿,与钨矿同时开采。据民国34年地质部门调查,全县主要矿产储量:钨15.4万吨、锡2.24万吨、金5.02万两。
  采钨县钨矿产地有赤土、潭口、横市三大矿区,主要矿点有:红桃岭钨矿、鳌鱼钨矿、坳子背钨矿、障背钨矿、平安脑钨矿、墨烟山钨矿、鸭鸡山锡矿等。
  南康采钨业始于民国7年(1918年在鳌鱼矿区),潭口、横市矿区先后于民国16年,17年开始开采。多由私人手工采掘,土法生产。据统计,民国7年全县产钨161吨。民国31年产钨385.97吨。
  解放后,把分散的矿工组织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1956年,全县组织矿业生产合作社13个,有矿工1855人,产钨296.7吨、锡55.8吨、铜9.2吨。1958年成立地方国营红桃岭坑口,有工人1953人,产钨474.9吨、锡122.6吨、铜16.9吨。
  1962年,鳌鱼、横市矿区划属大余下垅钨矿,潭口罗垅矿区划属赣县大埠矿区。1966年12月,鳌鱼、横市、罗垅三矿区划归南康管理,成立南康县钨矿,为地方国营企业。1985年有职工656人,产钨309.9吨、锡63.8吨、铜6.2吨,产值344.9万元。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坑下开采102吨/人年,露天开采194吨/人年。实现税利50.2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65.1万元,其中工业设备原值121万元。企业占地面积142.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主要设备有:柴油机3台、车床3台、钻床5台、刨床1台、液压机1台、带式输送机18台、矿车40辆、水泵5台、砂泵9台、流风机9台、汽体压缩机4台、电焊机5台、电热炉3台、电力变压器12台、破碎机组2台、载重汽车4辆、水轮发电机组3台、内燃发电机组1台、凿岩机39台、洗选机械46台。
  采金县内金矿有岩金和砂金两种。岩金矿区(点)主要有:内潮金矿区和赤土龟子脑金矿区、长坑子、黄金坑金矿点。砂金主要产区在赤土沿河山岭和赤土河上、中游沙滩中。砂金与沙石混杂,大雨后,时或露出沙面,每可拾金。内潮乌溪一带河床也有冲积砂金。此外,三益、东山、镜坝、西华、潭口、朱坊、龙华等地也有金矿。
  南康采金历史悠久。清初,采用挖车轮的方法采金,用木构洗沙淘金。民国时期,日本人曾在赤土试采黄金。
  民国24年,赤土沿河从爱莲至赤土圩,有淘金民工千人以上。25年,国民党中央采矿队在赤土莲塘村樟树坝开办金矿,有工人约400人,第一次使用柴油机抽水,用溜斗淘金。民国27年,从赤土杏花村至西华苏茅陂,有近百口采金坞,淘金民工3000多人。28年,有淘金棚150多户,淘金民工4000多人。31年,赤土樟树坝至月形河坝,有近2000多人淘金。全县产砂金130.2两,产值88537元(法币)。
  解放后,仍沿用木制淘金斗,私人分散零星淘金。1958年兴办南康赤土金矿,有职工40多人,生产砂金63.2市两、锡砂2.4吨。1959年由1个矿区发展至4个矿区(莲塘、朱地、爱莲、红桃),职工增至296名,有煤气机2台、柴油机1台、水泵3台。经过技术革新,采、运、选工序实现半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年产砂金116.4市两,比1958年增长84.2%。1962年停办。
  1976年,冶金部拨款25万元,再次兴办南康金矿,县、社(赤土公社)联营,属集体所有制企业,有职工150名。1978年改为赤土公社经营。
  1984年至1985年,赤土河两岸,又一次掀起“淘金热”,淘金坞近200口,有民工4000多人,均为联户或个体户办。
  采煤 1958年、1970年,南康掀起“办厂热”,曾两次在信丰兴办南康煤矿,不久即停办。后经地质部门勘探,发现县内龙华乡高山地区有煤(化)矿。1970年,中共南康县委成立“煤、电、肥、水泥大会战领导小组”,在龙华高山兴办南康煤矿。后因煤矿资源不足,于1980年停办。
  开采稀土稀土是县境三大矿产之一。潭口、潭东、龙回、三益、西华、东山、坪市、大坪等乡,多处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稀土矿,矿化面积达60平方公里,分布32个矿床。
  南康开采稀土始于1985年,当年投产的稀土矿有2个:①西华乡寨足下稀土矿,县稀土公司投资开采,有职工26人。1985年产稀土30吨。②潭东乡稀土矿,有6个集体矿点,个体矿点1个,共投资29.50万元,1985年有职工11人,产稀土59.70吨。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