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提水工程(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231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提水工程(具)
分类号: S275.1
页数: 2
摘要: 据考宋代县内始有水车。水车是木料制成,有手摇和脚踏两种。农村历来广为应用。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由于机电灌站的建立,水车应用,逐渐减少。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些农户又使用水车车水灌田。
关键词: 提水灌溉 机械提水

内容

据考宋代县内始有水车。水车是木料制成,有手摇和脚踏两种。农村历来广为应用。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由于机电灌站的建立,水车应用,逐渐减少。1981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有些农户又使用水车车水灌田。
  第二节天车天车,又名高车、筒车。选择适宜的河岸边,以竹木立大轮,竹筒斜置轮围,用木桩砌石碣流,使水激轮自转引水灌田。
  清道光三年(1823年),全县有天车百余辆。民国25年(1936年),有天车214辆,灌田20580亩,其中清以前造184辆,民国时造30辆,灌田最多的是三江博罗天车,灌田300亩,灌田最少的是朱坊过埠下车,灌田8亩。
  解放后,1950年全县有天车204辆,1951年新建天车159辆。1952年,县人民政府召开天车户代表会,成立南康县天车管理委员会,根据“团结生产,共同受益”的原则,对章水沿岸天车,采取放低车涧,加宽车轮竹搭,改良车心,平矮陂头等措施,解决上下天车之间水位差高、低的矛盾。1953年,县人民政府在“关于要求新建天车的报告批复”中指出:因天车过多,河床阻塞,水位提高,易淹农田,不宜新建。提倡兴修山塘、水库,提高灌溉效益。
  1966年,全县水利普查统计,有天车297辆,灌田12439亩,其分布是:章水61辆,龙华江172辆,上犹江2辆,朱坊河60辆,赤土河2辆。提水扬程最高的是镜坝乡镜坝村上车,高11米,灌田230亩,提水扬程最矮的是十八塘乡群丰村田心车,高2.5米,灌田20亩。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山塘、水库、机电排灌站的普遍兴建,天车为新的水利设施所代替。1985年,全县仅存天车5辆,其分布是:浮石乡下坝孜天车,镜坝乡城埠陂子、城埠大坝新天车,圩下乡长坑天车,潭口坞埠坝上天车。
  第三节机电灌站 1952年,首次建抽水机站两座,一建于横江乡(今平田乡)横江头村,扬程20米,灌田704亩;一建于蒙河乡(今龙华乡)的腊树村,扬程22米,灌田303亩。机型均为卧式1105型煤汽机,6寸混泵。1953年,腊树抽水机站设备迁至县东山农场。横江头抽水机站的设备,由赣州行署调外地使用。
  1956—1957年,全县有抽水机站31座,灌田2930亩。1963—1965年,全县共建机电灌站113座,装机121台,5731马力(其中电灌站72座,装机80台,3678千瓦)。1964年9月,建成的大窝乡响水滩电灌站,装机总容量190千瓦,提水扬程35米,设计灌溉面积5000亩,是全县现有功率最大的电灌站。
  1985年,全县有电灌站472座,装机16286马力,灌田88763亩,占全县灌溉总面积的25%。其中:40千瓦以上的电灌站52座,装机63台,3035千瓦,有效灌溉面积46677亩,旱涝保收面积39767亩;40千瓦以下的电灌站420座,7794.8千瓦,灌田38091亩。见表15-4 第四节水轮泵站 1964年,横市公社腊树大队蔡屋生产队建起县内第一座水轮泵站,灌田30亩。1965年,朱坊公社朱坊大队朱坊河兴建朱坊水泵站,装机5台,其中南岸1台,北岸4台。设计灌田5000亩。1984年,因电灌站建立,北岸4台停止抽水,改为辗米、粉碎等加工用。
  1966年,兴建麻双水轮泵站,装机2台,灌田1500亩,南岸台当年建成抽水。北岸台1969年竣工抽水。后因拦河坝上游回水淹没农田,1976年炸毁大坝,停止使用。1985年,全县有水轮泵站9座,装机11台,灌田480亩。
  [=此处为表格(表15-5 全县水轮站)=] 第五章防洪工程第一节修筑河堤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知县綦绅筑学前河堤(今东门烟厂一带),以后明嘉靖九年至天启三年(1530—1623),学前河堤(今东门坝河堤)曾重修。民国32年(1943年),国民党县政府,组织县城附近武功、蓉江、东山等乡民工重修加高了蓉江镇东门坝河堤,全长1.5公里,保护农田320亩。
  民国25年(1936),县政府拨部分资金,并按受益面积摊派筹集资金(银元)570元,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