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231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陂
分类号: TV67
页数: 1
摘要: 明嘉靖年间,全县有陂210座,其中芙蓉乡24座,灵异乡21座,鹿鸣乡21座,崇教乡32座,顺化乡112座,共灌田54281亩。
关键词: 引水 取水

内容

明嘉靖年间,全县有陂210座,其中芙蓉乡24座,灵异乡21座,鹿鸣乡21座,崇教乡32座,顺化乡112座,共灌田54281亩。
  民国25年(1936年),全县有水陂96座,灌田1.93万亩,其中第一区(蓉江)8座,第二区(潭口)24座,第三区(唐江)7座,第四区(贤女埠)6座,第五区(积胜)9座,第六区(横市)42座。96座水陂中灌田千亩以上的有3座:明代造的武功乡(今西华乡)南塘坝的苏茅陂,清咸丰造的潭口王村樟陂和鹅形陂。灌田500亩至1000亩的有6座:横陂,在武功横陂头,明代造;高陂,在潭口高陂上,清咸丰时造;羊肉陂,在潭口黄竹甲庙边下河坝;大人陂,在赤土乡鸡公寨,明末造;狮锣陂,在赤土寨里,明末造;坡上陂,在三民乡仓下(今朱坊乡桥头)。灌田500亩以下的有87座。
  民国36年,全县修筑较大的水陂有6座,其分布是:三江乡湖头筒车陂,灌田500亩;佑朝乡(今镜坝乡)洋江口车陂,灌田700亩;潭口乡高陂村大陂,灌田450亩;小培陂,灌田450亩;积胜乡筒车陂,灌田100亩;东山乡驼圳水陂,灌田500亩。
  1949年,全县有水陂286座,灌田0.464万亩。
  解放后,对原有水陂进行加固维修。1967年,西华乡苏茅陂,由堆石坝改建成混凝土浆砌块石坝,渠道长3公里,灌田1859亩。潭口乡王村径口陂加固维修后,渠道长7公里,灌田1100亩。同时贯彻小型为主,自办为主,防洪防旱,治标治本的水利建设方针,发动群众兴办小水陂,1985年,全县有大、小水陂2575座。灌田5.72万亩。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