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地下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929
颗粒名称: 三 地下水
分类号: P641.12
页数: 2
摘要: 全县约有75%的人畜饮水,来源于浅层地下水。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分为3类: (1)松散岩类隙水主要分布在章江、上犹江两岸,面积为284.73平方公里。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分析

内容

全县约有75%的人畜饮水,来源于浅层地下水。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分为3类: (1)松散岩类隙水主要分布在章江、上犹江两岸,面积为284.73平方公里。
  (2)碎屑岸孔隙裂水主要分布在章江、上犹江两岸的红盆地带,面积为366.32平方公里。
  (3)基岩裂隙水县内分布甚广,主要分布在北、西、南部山地、丘的基岩层,面积1194.75平方公里,在沟谷一带排泄于地表成溪流。又可分两个亚类,即构造裂隙水和风化网状裂隙水。
  [=此处为表格(表3—23 县境各水域水能理论蕴藏量分布)=] [=此处为表格(表3—24 松散岩类隙水统计)=] [=此处为表格(表3—25 碎屑岸孔隙裂水统计)=] [=此处为表格(表3—26 构造裂隙水统计)=] [=此处为表格(表3—27 风化网状裂隙水统计)=]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