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植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康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91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植被
分类号: Q948.15+2
页数: 2
摘要: 森林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与绿叶混交林、热带常绿阔叶林、油茶林、竹林等,多为天然次森林和人工林。
关键词: 植被 地面植被

内容

森林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与绿叶混交林、热带常绿阔叶林、油茶林、竹林等,多为天然次森林和人工林。
  草山草地类型有: 1.山区草丛类,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隆木乡邹家地、白鹤岭一带,植被以栗类、胡枝子、冬茅草为主,复盖度达90%以上。可利用草场面积3511亩左右,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0.3%。
  2.山丘草丛类,主要分布在隆木、坪市海拔500—800米的山地,植被以荷、栎、栗类、油茶、杉、毛竹为主,复盖度达70%以上;可利用草场面积有3.5万亩,占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6%。
  3.低山丘陵林地草丛类,主要分布在海拔200—500米的丘陵林地上,植被以马尾松、杉、油茶、黄檀、樟树、继木、毛竹为主,复盖度较低,水土流失严重。可利用的草场面积有101.84万亩,占全县草场面积的75%。此类地遍布全县林间。
  4.低山丘陵灌丛草丛类,主要分布在赤土、浮石及龙回的梅源地区。可利用的草丛面积有3.93万亩,占全县可利用的草场面积的2.9%。植被以马尾松为主,次为杉树、果树、茶叶树、满山红、胡枝子、茅草等。
  5.低湿地草丛类,分布在县境的“十边地”、溪谷地、河滩地上,可利用的面积有26.09万亩,占全县可利用的草场面积的19.2%。
  上述1、2类草场,草丛密度较大,产草量较高、草质较好,但山地坡度较大,利用较差,适宜兴办小型养牛场。3、4类草场,分布零星,草丛密度小,草质较差,但坡度较小,适宜群众放牧。5类草场,地势平坦,产草量广大,草质较好,是群众放牧的主要场所,但发展潜力小。
  全县草山草地面积有135.76万亩(包括林间草地)。地表的次生植被,主要是牧草,约二百种。其中多数为芒萁,其次为禾本科草类,约占60%以上,豆科草类少。全县草场面积较大,有毛草面积189.21万亩,理论载畜量为5.24万头(黄牛)。
  [=此处为表格(表3—3 成土母质类型)=]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