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通天寨风景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751
颗粒名称: 二、通天寨风景区
分类号: S73
页数: 2
摘要: 通天寨位于县城东南约7公里观下大畲村,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其寨石山高耸,峰峦崔巍。寨上多红岩,仰望如丹霞横空,山水奇特,风光秀丽。主要风景点有:通天岩、净土岩、船舷崖、试剑石、万人坑、仙人犁田、石笋干霄、黄蜂吊薮等。
关键词: 风景区 绿化

内容

通天寨位于县城东南约7公里观下大畲村,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其寨石山高耸,峰峦崔巍。寨上多红岩,仰望如丹霞横空,山水奇特,风光秀丽。主要风景点有:通天岩、净土岩、船舷崖、试剑石、万人坑、仙人犁田、石笋干霄、黄蜂吊薮等。
  通天岩外如两指相箝,内若二掌半合,仰视穹窿通天,可见曦月,人入岩中,凉气沁心。船舷崖下临绝壁,人在崖头如在天际,不敢俯视。崖下石笋冲天而起,与崖相距仅数十丈,可望而不可即。仙人犁田,倾斜石壁数十方丈,如犁耕地,沟垄块垒,形状毕肖。旧志载:“虽雕绘不是过也”。净土岩岩内宽阔,障以窗棂,数道悬泉飞泻而下,人在其间,有出尘入画之感。其他山石亦各逞特异,争奇斗险。
  寨上泉水丰富,水味清甜,取以沏茶,酽冽甘香;取以兑酒,倍加醇馥。
  遍寨多绿树,有参天古松,婆裟翠竹,日间凉风嗖嗖夜来松涛阵阵。寨上产茶叶,名通天茶,名噪远近,历数百年不衰,若冲以寨上泉水,尤觉其味纯正。
  有关通天寨的掌故甚多。旧志载元至正末年,陈友谅所部到此,至今民间尚有“将军桥斩将”等传说。元末战乱,刘元杰曾将石城图书档案藏于净土岩内,得以保全。自宋至近代,多次在此发生战事,至今残墙废垒处处可见。猴子城、万人坑、主簿寨等,都留下了当年战争的古迹。
  寨东北玉盂寺,明万历年间建筑,今列为江西省开放的重点禅院。
  寨上古碑、石刻甚多,尤增风雅。
  通天寨是石城一天然佳境,正如旧志所言:“一泉一石,无不旖奇”。多少年来,游人不绝。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