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城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1661
颗粒名称: 四、教学
分类号: G42
页数: 2
摘要: 清末小学堂,采用儒学教育与西方新式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既有儒家书籍,又有新设的自然科学;教学方法既有儒学的耳聆面授及奖学制度,又有班级教学与新式计分等规定。计分以百分为极则,80分以上为“最优等”,60分以上为“优等”,40分以上为“中等”。39分以下为“下等”,不满20分为“最下等”。年终优等以上者升级,中、下等留级,最下等减品行分数十分之一,连续三次最下等者出学。毕业考试优等以上者奖,下等者留堂补习一年再考,再考仍下等及初考最下等者,发给修业凭照出学。毕业生仍按科举制度授于相应的出身,高等小学堂毕业者如文庠,成绩优异者可享受公费补助(食廪)。
关键词: 教学理论 教育学

内容

清末小学堂,采用儒学教育与西方新式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既有儒家书籍,又有新设的自然科学;教学方法既有儒学的耳聆面授及奖学制度,又有班级教学与新式计分等规定。各班级有平时、学期、年终、毕业、升学等考试。毕业考有地方官参与监行,升学考须先由学校初试,再由县学官复试方可确定。计分以百分为极则,80分以上为“最优等”,60分以上为“优等”,40分以上为“中等”。39分以下为“下等”,不满20分为“最下等”。年终优等以上者升级,中、下等留级,最下等减品行分数十分之一,连续三次最下等者出学。毕业考试优等以上者奖,下等者留堂补习一年再考,再考仍下等及初考最下等者,发给修业凭照出学。毕业生仍按科举制度授于相应的出身,高等小学堂毕业者如文庠,成绩优异者可享受公费补助(食廪)。
  民国初期小学教学质量较差。据民国十七年(1928)调查,当时“西乡屏山公立完全小学办理成绩尚佳,高级小学中,县立琴江小学颇为优良,初级小学……办理合法者殊不多见,就中以琴川小学、县立女小、三育小学、北区小学等校成绩最劣,纯属私塾性质。”乡村小学实如私塾者居多。
  苏区列宁小学注重实用教学,内容结合当时政治、军事形势;方法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故郊游、参观、听报告、学演说等课外活动颇多。
  国民党政权所谓特种教育之中山民校,则为消除群众“赤化”而设,教学内容有强烈的反共政治意识,旨在宣传“三民主义”,灌输“礼义廉耻”思想,并把它作为校训,文化教育仅其次。义务教育与国民教育较为正规,学科较全面,制度较健全。民国二十九年、三十四年先后成立石城教育会与6种教学研究会,对教学研究做了一定的工作。同时学校也开展文体活动及宣传抗日、查禁鸦片、植树造林等社会活动。
  解放后,改革教学内容,革新教材,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革除打骂等落后教法。1954年后引进苏联教学体系,实行五级记分;贯彻凯洛夫教育学,实行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5个环节,改革了旧教法。但因长期相沿不变,亦出现禁锢学生思想等弊病。1958年实行全民大炼钢铁与学校办工厂、农场,大量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质量。1963年后贯彻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整顿教学秩序,批判了照搬苏联教学法,加强了启发教育,改用百分计分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教学一度中止。翌年“复课闹革命”后,因大批教师下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工宣队、贫宣队进驻学校,教学仍甚混乱。后实行“复课闹革命”,但仍以劳动和读、背《毛主席语录》、读报(纸)为主。1969年后实行开门办学,各小学普遍开展“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教学活动。学校普遍开办四场(厂)、三室(即小工厂、小农场、小林场、小饲养场与阶级教育室、形势教育室、科学实验室),教学活动仍不正常。1976年后教学活动始逐渐恢复,八十年代始走上正轨。1982年起,城镇小学等部分小学开展电化教学。
  解放后各类小学,除课堂教学外,犹广泛开展社会活动:开展政治宣传,传播党的方针、政策、法令,开展“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学雷锋、学英雄模范、“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等活动,以培养共产主义高尚品德;开展科研、文娱、体育活动,参加各种劳动,参观旅行,以增长知识,增进身心健康。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