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人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遠縣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091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成人教育
分类号: G72
页数: 5
摘要: 成人教育
关键词: 成人教育 业余教育

内容

第一节扫盲民国18年(1929年),县政府成立识字运动委员会,组织民众开展识字运动。
  1931年,区、乡苏维埃政府创办农民夜校,推行注音字母识字。
   民国26年,全县各中心国民学校和保学增设成人班,组织文盲成人识字。民国31年,推行失学民众补习教育。县组织成人妇女文化补习班2期,182名成人妇女参加文化补习。各乡组织读书会,乡长为会长,保长为副会长,以甲为单位,组织农民参加读书会学习文化。县民众教育馆负责对读书会进行视导,协助读书会办理会员结业事宜。同时在县城路口设民众识字牌2块,组织过往民众识字。县政府免费分发课本《公民常识讲话》、《三民主义讲话》、《新赣南家训》、《童子军做些什么》等。
   建国后,1950年,为配合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各区举办农民夜校(俗称冬学),组织农民学政治、学文化。
  1952年冬,全县推行速成识字法,组织农民学习汉语拼音,突击识字。1953年,县文化教育科举办速成识字法教师培训班2期,培训速成识字法教师333名。同年,全县举办速成识字实验班12个,225名农民参加速成识字。1954年春,全县举办常年民校131所,吸收学员3125人,聘请民校义务教师220名。同年冬,民校学员增至7129人。1955年7月,县人委成立安远县扫除文盲协会,统一部署全县扫盲工作。是年12月,全县民校发展至507所,学员增至14193人,其中有455人摘掉文盲帽子。
  1958年,全县掀起“文化大普及,全民学文化”高潮,采取“万民教,全民学”、包教包学、设识字站、见物识字、送字上门等措施,突击扫盲,宣布摘掉35155人的文盲帽子。是年,安远县被评为赣南行政区扫盲先进县。
  1959年,开始举办农民业余初中和业余小学。1960年,全县参加业余中、小学学习人数达1.43万人,其中参加业余初中学习0.07万人,参加业余小学学习1.36万人。1961年,县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下设办公室,负责工农业余教育日常工作。1962年冬,全县有农民扫盲班171个、学员3936人,农民业余小学班1个、学员18人,农民业余初中班2个、学员43人。1963年,全县有农民扫盲班42个、学员592人,农民业余小学班14个、学员214人,农民业余初中班1个、学员12人,农民业余会计班1个、学员9人。同年,全县培训农村业余教师301人。1965年,全县有农民扫盲班444个、学员7262人。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在县内开始,农民业余教育工作停止。1968年,农村社队组织农民业余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969年,农民业余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改称政治夜校,以开展“革命大批判”代替文化学习。
  1976年,县工农业余教育领导小组成立。1978年,撤销县工农业余教育领导小组,复设县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工农业余教育日常工作。是年起,农民业余教育有较大发展。1982年,全县有农民业余学习班195个、学员5583人,凤山公社、镇岗公社和欣山镇达到普及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社的要求。1983年,孔田公社和新园公社相继达到普及初等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社的要求。
  1985年3月7日,县教育局组织普及小学教育和扫盲业余教育工作组,帮助各乡普及小学和扫除文盲。当年,全县16至25周岁的青年共4.59万人,其中4.58万人达到脱盲标准,非盲率达93.2%。经赣州地区行政公署扫盲工作检查组检查验收,确认安远县为基本实现无文盲县。
   第二节职工业余教育民国29年(1940年),县工会开办工人夜校,招收学员3班110人。
   建国后,1950年9月,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开办县职工业余夜校,设专职教师1人,兼职教师4人,100余名职工参加职工业余夜校学习。1952年秋,县职工业余夜校学员增至3班210人,专职教师增至2人,兼职教师增至5人。同年,县职工业余夜校举办速成识字班2期,组织44名职工参加速成识字。1955年,县职工业余夜校学员增至240人,设初小班2个、高小班2个、初中班1个。初小班以识字为主,高小班设语文、算术和自然等课程,初中班设语文、数学、地理和历史等课程。是年,参加县职工业余夜校学习的职工有125人摘除文盲帽子,16人领取小学毕业证书。
  1956年9月,县职工业余夜校改称安远县职工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学员增至403人,设初小班2个、高小班2个、初中班4个。1959年,县职工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增设大学班,同时改称安远县职工业余红专大学。大学班设俄语、逻辑、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课程,配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12人。1961年,县职工业余红专大学并入中共安远县委党校。中共安远县委党校设职工业余高小班和初中班各1个。1962年,职工业余高小班和初中班从中共安远县委党校分出,成立安远县职工学校。1968年,因教师下放农村劳动,县职工学校停办。
  1980年2月,县总工会开办职工业余学校,招收学员10班359人。1985年,县职工业余学校有学员518人,设高中常年文化补习班2个、短期文化补习班1个,初中常年文化补习班3个、短期文化补习班12个。
   第三节职业培训一、教师培训民国35年(1946年)3月,县政府委托安远初中举办为期10个月的国民教师培训班1期,培训教师50人。
   建国后,1958年,县文教卫生局开办县教师函授学校,配专职教师1人。1961年,县教师函授学校改称县教师进修学校。1969年改称县教师培训学校。1974年又改为县教育学校。1985年5月,县教育学校复称县教师进修学校,配有教职工17人,负责全县小学教师培训、教师函授和教学研究辅导等工作。是年,县教师进修学校招收在职具有初中文化程度、教龄2年以上、取得教材教法合格证的小学公办教师38人入校学习,学制2年。设文选与习作、语文基础知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数学、算术基础理论、政治、心理学、教育学、自然、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学员毕业后,享受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待遇。
   二、林业职工培训
  1983年10月,县林业局创办安远县林业职工教育学校(简称县林校),配校长和副校长各1人、教员1人,分期分批培训全县林业职工。是年,县林校举办林场和林业工作站干部培训班,招收学员21人。同年11月,举办林业工人初中文化补习班,60名小学文化程度的林业工人参加补习。
  1984年,举办检尺员学习班2期,培训检尺员34人。同年,举办公安林业干警予选对象学习班1期,时间10天,学员23人。经赣州地区公安处考核,有6人被录用为林业干警。
  1985年,举办林业职工高、初中文化补习班,学员318人,其中266人考试成绩及格,取得高中或初中文化程度考核合格证。
   三、商业职工培训
  1978年,县商业局创办安远县商业职工学校(简称县商校),开始对县内商业职工进行职业培训。1979年春,举办商业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班3期,各公司经理、股长(含副股长)、中共党员共110人参加培训。1982年至1983年,举办商业道德教育学习班3期,对60名新职工进行上岗前的业务基础知识和商业道德教育。举办业务骨干学习班12期,学员253人;举办初中文化补课学习班5期,学员173人。
  1984年,举办商业职工初中文化补习班2期,75名商业职工参加初中文化补习;举办商业初级业务培训班2期,培训商业职工34人;举办商业财会人员培训班2期,培训商业财会人员40人;举办商业中级业务技术培训班1期,培训商业业务骨干30人。各种商业培训班学习课程为商业基础知识、商业应用文、商业经济地理和计算技术等。采取自学为主、讲课为辅的教学方法。
   四、粮食职工培训
  1950年3月,县人民政府举办粮政干部培训班1期,学习时间一个月,培训粮政干部40人。
  1982年,县粮食局开办安远县粮食学校(简称县粮校)。1983年3月,县粮校举办第一期粮食职工初中文化补习班,学员48人,学习时间半年。同年冬,举办第二期粮食职工初中文化补习班,学员35人。
  1985年,开办高中语文函授学习班1期,学习时间半年,学员50人。同年3月,组织1968年至1980年参加工作的粮食职工进行文化补习和收储初级技术培训。是年,赣州地区粮食局和赣州地区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授予安远县粮食局职工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五、卫生职工培训
  1959年,县文教卫生局举办为期2个月的中医学徒训练班,学员23人;1964年10月,举办为期15天的中药加工炮制学习班,学员36人。
  1970年7月,县革委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卫生组开办县卫生人员培训班。1975年,县卫生人员培训班更名为安远县“六、二六”卫生培训学校。1972年和1979年,两年共举办西医学中医培训班3期,每期学习期限3个月或6个月,每期学员20余人。1977年,举行为期3个月的中医中药培训班,学员24人。1980年,举办为期2个月的中西医药剂培训班,学员21人。1981年,举办为期8个月的卫生防疫员学习班,学员21人。1982年,县“六、二六”卫生培训学校更名为县卫生培训学校,举办为期4个月的护理员学习班,学员21人。1985年起,举办为期3个月的中西医药剂专业培训班,学员22人。
   第四节函授教育·农业广播学校·广播电视大学一、函授教育
  1958年,县文教卫生局开办县教师函授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师范函授学习,设中专师范班和高等师范函授班。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函授教育中断。
  1979年,县教育学校设函授组,恢复教师函授教育。全县教师函授教育分中等师范函授教育和高等师范函授教育两种,中等师范函授教育学制6年,高等师范函授教育学制4年。当年,全县700余人参加中等师范函授学习,70余人参加高等师范函授学习。1982年,参加中等师范函授学习的学员增至1177人,参加高等师范函授学习的学员增至142人。1984年,全县参加中等师范函授学习的学员减至250余人,参加高等师范函授学习的学员减至19人。从是年起,县高等师范函授教育转交江西教育学院管理。
  1985年,县教师进修学校函授组改称函授处,配专职教师2人,负责全县中等师范函授面授辅导工作。是年,全县中等师范函授教育毕业21人,中等师范语文、数学单科结业256人,高等师范函授教育毕业1人。
   二、农业广播学校
  1981年7月,开办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江西安远分校。学制2年,招收农业工作人员入学。
  1981年和1983年设立农学班,分别招收学员50人。1985年设立农业经济班,招收学员17人。
   三、广播电视大学
  1985年8月,开办江西广播电视大学赣州地区分校党政管理干部基础专修科安远教学班(简称县电大班)。县电大班学制2年,当年招收党政干部及公办教师学员27人(其中女3人)。学员以自学为主,定期收看、收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党政专业讲课录音、录像和聘请学有专长的教师辅导。课程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中国文学、中国通史、写作、文学概论、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国民经济管理概论、计算机应用等必修课和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近代史等选修课。学员参加全国统考,成绩合格者由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发给专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享受大学专科毕业生同等待遇。

知识出处

安遠縣志

《安遠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安远有悠久的历史。据对地下发掘的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梁大同十年建县至民国期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辈为开发安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安远而奋力拼搏,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变成了今日初步繁荣昌盛的江西省林业县和赣州地区主要产粮县。安远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取得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在革命斗争和“四化”建设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应载入新史册,记入新县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