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户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唯一号: 140531020220001374
机构名称: 五保户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528.pdf
起始时间: 1956年

机构描述

1956年起,县内对丧失或缺乏劳动能力又无依靠的老、弱、孤、寡、残人员,由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保吃、保穿、保烧(柴火)、保教、保葬,使其不低于一般社员的生活水平。60年代初期,“五保”内容发展成为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供给标准依各地生产水平而定,口粮(指稻谷)在360斤(不足的要补足)以上的年供养金为55元,450斤以上的60元,520斤以上的65元,粮、油等按人口分配的物资由生产队提供,供养金、医药费和丧葬费由生产大队从公益金项下支出。1963年,全县由集体供养的五保户共1168户、1556人,其中老残719户、947人、孤寡449户、609人。 80年代初,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部分五保户采取分配口粮田由代耕人包养,所有五保供养金(含代耕费)由大队(村)在社会提留中统筹安排。随着生产的发展,五保供给标准逐年提高,遇有特殊困难还可享受国家定期定量救济、临时救济或冬令救济。1985年,县内有散居五保户1066户、1387人,由集体供养1188人,其中老人996人、孤儿97人、残废95人,集体支出供养金16.52万元。供给标准为人均口粮600斤、食油6斤,供养金139元;丰产地区达到人均口粮700斤、食油12斤,供养金200元。领取国家定期定量救济仅16人。1980一1985年,全县共支出五保供养金60.58万元。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九江县志》是江西省地方志丛书之一,由江西九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于1996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九江县建置区划、人工、自然环境、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工业、城乡建设、商业、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