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先锋队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唯一号: 140531020220001272
机构名称: 少年先锋队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449.pdf
起始时间: 1928年春至1930年冬

机构描述

1928年春至1930年冬,凡已建立党、团组织的区、乡,均建立少年先锋队,平日参与打土豪、分田地,开展禁烟、禁赌和破除迷信活动;战时搞通讯联络和治安保卫,支援红军、赤卫队作战。根据地遭到破坏即停止活动。 1951年12月,青年团九江县工作委员会在新港、沙河小学进行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试点,然后向各完全小学铺开。入队年龄为7~14周岁,并以校为单位,根据队员人数组编大、中、小队,中队以上设委员会,由团县委(工委)聘请优秀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1952年,全县共有少年儿童队大队22个、中队73个,队员2173人,辅导员49人。同年,召开全县首次辅导员会议,.要求各校以“五爱”教育为中心,开展丰富多采的队日活动;同时举办全县少年儿童手工艺品展览,展出作品500余件,获奖43件。 1953年8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中国少年先锋队,开始在初级小学发展少先队组织。到1955年,全县有少先队员6934人,占适龄儿童49.97%;有辅导员208人。 1956年,队日活动开始走出校门,到工厂参观,到农村访问,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春,沿江三个区的少先队员3500余人,为绿化江堤植树149602株。是年,各校普遍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参加“小秋收”的少年儿童达11481人,拣回稻穗53054斤、红薯15683斤、籽棉12137斤、花生2660斤。同年,还建立校外少先队大队3个、中队28个、小队104个,队日活动由当地小学教师辅导(后逐渐聘请校外兼职辅导员)。 1963年后,少先队活动主要是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争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如滨江小学吴登良在校外拾得人民币450元、新城镇小学徐学军拾得手表一只,都主动归还失主。是年,全县有少先队大队97个,队员14837人,辅导员478人。 1967年初,县内少年先锋队为“红小兵”组织所取代。1978年,撤销“红小兵”,恢复少先队组织,全县共编大队189个、中队987个,有队员32426人,辅导员1322人。 1981年,在团省委组织的“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县第一小学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1985年,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联合举办的“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中,县一小李国玲、新塘中心小学范丽华、新合中心小学刘玉东、黄老门中心小学黄淼泉、赛城湖水产场小学侯树新等获“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积极分子”奖章,县一小教师罗宝善获“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先进指导者”荣誉证书。同年,县一小朱荣荣、永安中心小学张绪玉被评为全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是年,全县有少先队大队162个、中队839个(其中校外43个),辅导员1001人(其中专职22人,校外18人),少先队员45746人(其中校外936人),占适龄儿童98.5%,基本实现了“红领巾县”。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九江县志》是江西省地方志丛书之一,由江西九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于1996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九江县建置区划、人工、自然环境、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工业、城乡建设、商业、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