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中医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唯一号: 140531020220001179
机构名称: 武宁县中医院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20000006/001
起始页: 0638.pdf
地址: 武宁县
起始时间: 1978年

机构描述

中医院是根据我县中医名流多,中草药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而建。1978年元月成立时,利用登高山原新宁镇卫生院400平方的房子,设病床40张,28名医务人员为求医者服务。 1981年国家投资50万元,新建一幢4层楼的门诊部和一幢2层楼的住院部,并附建制剂室和职工宿舍,共4327.7平方米。有医务人员70名(其中主治医师4人,中、西医师6人,药剂师1人),设有内、外、妇儿、五官、皮肤、针灸、伤科等医疗科室。兼备放射、超声波、B超、心电图、脑血流等现代化的检验设备,使医疗诊断技术设施日趋完善。同时,该院医德和服务态度良好,远近闻名,求医者络绎不绝,门诊人数每年均在8万人次以上。1981年7月新建住院楼后,病床陆续增加到70张,半年住院病号299人次(住院者多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病床年周转率为4.3次。 该院医护人员,一面救死扶伤,精心为患者治病,一面开展医学学术研究,在省以上医药刊物发表论文《脑震荡的辩证论治》等6篇,受到同行学者的赞扬。 中医院曾多次被评为县、市、省级先进单位和文明医院。1982年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卫生防疫站:建立于1960年,初期只有8人,未设科室。1962年疟疾防治站并入,职工增至13人。近年间陆续添置简易器械设备,配有专用救护车。1981年职工18人,分设卫生、防疫、检验三科,可进行食品、水质卫生检验和病媒检验等工作。

知识出处

武宁县志

《武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武宁,商属艾地,汉名西安,晋称豫宁,至唐始用今名。以接壤楚尾,屡遭兵燹。宋元以往,典志荡然无存。明、清曾纂修县志十六次,今仅存明嘉清壬戌志一部,清代志六部。自同治癸酉志以后百余年,其间历史兴替,已英雄和业绩纷呈,而志籍未修,必史迹与时间流逝。是以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重修县志,使承前而昭后。 武宁,处江西西北边境,全县面积为三千六百平方公里。南有九岭流脉,北有幕阜延绵,中部柳峰秀出,联群山以多娇;西来修江奔流,纳百川而东注。万山资源丰富,原野四季流青,盛产粮油、竹木、茶叶。人口滋蕃,现有三十万人,为赣西北望县之一。县城凡四迁治地:由西安而新县,而玉枕山麓,而南市岭。 全志材料,取自省、地、县档案资料、县各部门编写的史料及历代县志等历史文献。一部分取自有关报章杂志及回忆录、座谈记录等,为节省篇幅,均未注明出处。本志各章节篇幅或长或短,或繁或简,主要依据材料多寡所定。有关“附录”,是为辑录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以补充正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