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桥中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唯一号: 140531020220000617
机构名称: 聂桥中学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20000004/001
起始页: 0361.pdf
地址: 德安县敷阳山麓

机构描述

聂桥中学在县城西北15公里的敷阳山麓,这里是县城通往西乡的要道。1960年秋,在聂桥小学附设初中一个班,招收学生50名,1962年发展为初一到初三3个班,学生164名,教师10人的初级中学。1964年,被列为全省23所农村重点中学之一,连续三年出席了省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省、地、县来校参观的人员甚多。同年秋,为满足当地农民的需要,增设农民夜校4个班,吸收170余名农民免费来校学习。1978年,学校发展到初中6个班,高中4个班,学生520余名,教职工38人。1981年,撤销高中部,以后学校每年保持初中6个班,学生300余名,教职工24人。学校校园名敷阳园,园内有本校历届考取大专的毕业生集资为母校树立的两块纪念碑:一日“敷阳园”,由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上海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罗君惕教授题字;一日“敷阳泉”,由北京故宫博物馆著名书法家刘炳森题字。(碑刻另见第二十三卷《艺文志·金石》。)建校以来,历届高中毕业生考取大专院校的37名,其中重点大学的4名,升学率居全县农村中学首位。1983年秋,聂桥中学试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增设农业高中,设立了试验基地,办了养鸡、养兔综合场,供学生实习,产品收入作办公经费和扩大再生产费用。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德安县志》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一、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 二、本志通贯古今。上限一般追溯到事物在县域之发端;下限至一九八四年,有的事物记述至付印时为止。按照详今略古原则,着重叙述德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本志用纲目体,多框架,横分门类,纵写史实,以卷为纲,卷下分目,条目式的编写法。全志分《概述▪大事记》、《建置区划》、《地理》、《人口》、《党派团体》、《政权》、《军事》、《民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农牧》、《林业》、《水利水电水产》、《工厂矿山》、《交通》、《邮电》、《财政金融》、《商业》、《粮食》、《民俗》、《胜迹文物》、《艺文》、《人物》、《附录》二十五卷。另以卷首刊新志序言及部分摄影,共二十六个部份组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