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佺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唯一号: 140530020220006241
人物姓名: 罗大佺
人物异名: 字:惺予;晚号:钝庵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852.pdf
出生年: 1857年
卒年: 1923年
籍贯: 江西九江县

传略

罗大佺(1857~1923)字惺予,晚号钝庵,江西九江县人。大佑胞弟,因排行第九,世称“罗九先生”。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于乡,大挑知县不就。 大俭少有高志,通究经史,尤其关心经世之学,好读顾亭林、黄黎洲、王夫之等人著作,多方涉猎新思想、新学说,故对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早蕴于胸。戊戌维新失败,目睹清廷内政腐败,外患日亟,丧权失地,国将不国,认定非民主不足以立国、不足以拯救中国之危亡,遂毅然加入同盟会,在浔密谋革命。为了开通民智,传播新思想,不断壮大革命力量,他与同仁先后在沙河创立高等小学堂,在九江创办开化阅报社,并创建商团,联络新军。 辛亥武昌首义后,大佺即与林森、吴铁城等革命党人一道,策动驻浔清军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起义响应,旋即组成驻浔军政分府。在这事出非常、危乱交迫之际,大俭概然出任分府政务部长。时效忠清廷的海圻、海筹、海容三舰未参与武昌起义,东下九江停泊江面,与金鸡坡义军炮台对轰。大俭与林森等紧急商议,一面派员往谕金鸡坡停止炮击,一面派员登舰晓以大义,允济给养,清舰官兵欣然易帜,转祸为福于旦夕之间。当冯国璋率北洋军南下,压迫武昌,威逼九江,人心惶惧,一夕数惊,大俭坐镇江城,联络商会,劝谕军民守望相助,誓与城池共存亡,使市井安然,并火速派遣部队援鄂。迨南昌军政府成立,马毓宝出任江西都督后,大俭乃功成身退。 1912年(民国元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电邀大俭赴宁议事,及至礼遇有加,被推举为临时参议院咨议,参预制订<临时约法>。中山先生劝其游历欧美,考察民主政治,大俭以年老不谙外语婉辞。晚年致力地方公益事业,曾与汪龙光等筹办南浔铁路商股,任购地总绅;开采城门铁矿,修筑市区庐山路等马路;开辟滨兴洲商埠,筹措教育基金,兴办城乡中小学堂。惨淡经营10余年,所办之事不染分文,深得乡民仰慕。 大佺少著文名,垂暮益工于诗,多系伤时感世之作,身后辑为<钝庵诗钞>行世。林森为之序日:“蓄道德,能文章,致力革命,功在民国”。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九江县志》是江西省地方志丛书之一,由江西九江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写,于1996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九江县建置区划、人工、自然环境、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工业、城乡建设、商业、财政金融等各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专题

知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