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琛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唯一号: 140530020210000148
人物姓名: 刘廷琛
人物异名: 幼云;晚号潜楼老人;谥号“文节”
文件路径: 1405/01/object/PDF/1405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0510_00.pdf
出生年: 1867年
卒年: 1932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清德化县

传略

刘廷琛( 1867 - 1932) 字幼云,晚号潜楼老人。谥号“文节”。清德化县(今庐山区莲花镇)人。 廷琛出牛仕族,自幼聪慧,勤奋好学,操笔成文,才思怒发。光绪十九年(1893)中举,次年中进士,期考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其才华被陈宝箴(清末维新派,江西修水人。举人出身,光绪二卜年任直隶布政使)视为“伟器”。光绪二十三年任山西学政,曾撰条规数千言,以教士林,造就众多人才。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廷琛随慈禧、光绪逃至西安。后回故里,在庐山脚下建起介石山房,隐居读书。光绪二十八年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功臣馆纂修。光绪三十二年任陕西提学使,时值科举制度刚废,学堂学规多仿日本。因此,清政府规定,凡简任提学使的,都要先到日本去考察。廷琛在日本考察期间,发现日本的教育贯穿一条军国主义体系,对中国抱有很大的野心。回国上任不久,即向上陈奏,提出宜亟筹根本自强之计。次年授学部右参议,次年改授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总监督(校长),学部副大臣,率先在大学堂内设立分科,是我国第一个分科大学,共分有经、政法、格致、农、工、商、医等八科。分科的设制,为培养我国专门人才作出了贡献。 清末,由于朝政腐败,任人为亲,亲贵掌权者居多。宣统元年,廷琛在为溥仪设立的经筵上,力陈亲贵秉政的弊病,并提醒摄政王载沣:“不欲图存则已,如欲图存,惟有I遵祖制,用人惟贤”。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摄政王退位,各亲贵均辞职,廷琛挂冠去青岛。民国3年2月,宣统帝溥仪下退位诏书,廷琛极度悲痛。不久,袁世凯设礼制馆,聘他为顾问,廷琛复书痛责之:“大清亡于他人,独不町亡于世凯……”民国4年12月,袁世凯复辟称帝,廷琛斥日:“叛三百年之天下,自谓功臣;叛年余之总统,尤为乱贼。”此语成为当时的名言。民国6年7月,张勋北上,拥戴清逊帝溥仪复辟,廷琛参与其复辟活动,奉旨授内阁议政大臣。当时张勋只有二千人,日本愿以兵助,廷琛谓藉外力以为国,不啻引虎自卫,力争却之。不久便失败,从此隐居青岛,致力书翰,曾集汉唐碑字为联数百,以应求书者。其间多次回故乡省亲探友,并在几江留下一些书法墨宝。如烟水亭楹联:“万态幻云烟,只有溯游鸥自在;孤怀笑山水,儿回清浅鹤归来。”九江市博物馆藏有其对联“会当凌绝顶,应为峙中流”,商号招牌“刘道生”、“杨万泰”等。廷琛学识渊博,工诗对,著有《奏议》4卷、《贞观政要讲义》4卷、《潜楼文集》4卷等行世。 民国21年6月,刘廷琛病逝于山东青岛。清逊帝溥仪谥其“文节”。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