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1156
颗粒名称: 质量技术监督
分类号: F209.1
页数: 2
页码: 165-1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九江市质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领导下,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职责,机关效能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增强,为九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关键词: 九江市 质量技术监督

内容

【概况】2007年,九江市质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九江发展战略,按照“发展为要、服务为本、安全为重、执法为民”的工作思路,全面履行职责,机关效能明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确保三个安全、高质量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有力地推动了质监事业发展,为九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抓档案建设,为全面监管提供资料依据】 全市现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163家;食品生产加工单元1588家,其中生产企业286家,小作坊1302家;强检计量器具6697台件;注册各类特种设备10148台,其中,锅炉1400台,压力容器5382台,电梯1066台,起重机械1778台,游乐设施49台,索道5条,厂内机动车辆468台,压力管道523千米。全部建立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抓机制建设,健全监管网络】 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监督员、信息管理员监管网络,湖口、星子、都昌、永修、德安等县率先落实了协管员待遇,激活了基层监管网络。完成了特种设备规范化管理省级达标建设,13个县级局全部通过验收,形成了监察过程有见证、监督检查有依据、隐患整改可追踪、区域管辖有台账、应急救援有预案、协调机制有沟通、安全运行有保障的规范化管理体系。探索了工业园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协管员管理制度,得到省局肯定和推广。修水县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摸索了监管与执法相分离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经验。
  【抓市场准入,严格控制生产环节】 2007年,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52家,仅验配镜和建筑外窗就有39家。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120家,同比增长两倍多,保证了企业及时投产。
  【抓监督巡查,保持产品质量安全】 对获证企业巡查2次以上,对危险工业品、农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检查重点工业产品生产企业100多家,检查食品生产企业689家,下达整改通知书56份,查处215家,关停19家。在节日和十七大会议期间,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检查使用单位44家,各种设备330台,销毁土锅炉2台。强化了对商品量、电信、商业、服务业、涉农、特种设备计量检测与强检,抽查商品量计量80批次、涉农计量器具200台件,食品获证企业和特种设备计量仪器受检率达100%,县级在用医疗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85%以上、市级达95%。特种设备定检率分别为锅炉90%,压力容器84.15%,电梯100%,起重机械98.03%,游乐设施100%,索道100%,厂内机动车辆97%,压力管道38.2%,气瓶98.6%,完成了省定指标。特种设备注册率、人员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事故隐患整改率均为100%,确保“五率”完成和全市10148台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产品实际定检52类,抽查生产企业386家的435批次产品,后处理183件,总合格率为78.4%。确保全市无严重产品质量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抓打假治劣,优化市场环境】 检查生产企业154家、经销单位120家,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标值30多万元,捣毁黑窝点7个,保护了企业利益和群众健康,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边整边建,在规范整治中谋求新发展。全市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量多面广,生产地点和时间不确定,生产设施简单轻便,多数属于传统工艺,缺乏有效质量保证,一直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市局党组采取了两全齐美的措施:一方面,下大力整治。广泛深入动员,出动执法人员3598人次、车辆716台次,检查生产企业6727家、经销企业4435家、小作坊8438家,查获标识不合格产品121批次、产品不合格143批次,货值分别为153万元和186万元,查办案件197起,立案查处172起,现场处罚25起,关停47家,捣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窝点29个。全市286家食品生产企业获证率100%,266家应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的食品加工小作坊签订率100%,82家10+4类涉及人身安全的消费品企业建档率100%,确保“三个100%”指标实现。另一方面,创建了永修糖果工业园、庐山区炒货基地、瑞昌豆腐米粉集约生产、庐山云雾茶“公司+农户”、湖口豆腐生产公司等发展模式,扶持小作坊由小到大、由散到聚、由劣到优、由不规范到规范,实现了经营者、消费者、政府三满意的效果,促进了全民创业和社会和谐,为食品小作坊有效监管闯出了一条新路子。这些新模式被省局在全省推广,得到了国家总局专项整治验收组的赞誉和充分肯定。
  【名牌战略有效推进】 2007年,市政府出台《九江市名牌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兑现了2006年度名牌奖金。2007年又添1个中国名牌、2个江西重点名牌、9个江西名牌、2个国家免检产品。全市现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占全省13%,同比提高3%;江西名牌产品25个,占全省8.4%,同比提高0.6%;国家免检产品7个;省重点保护产品8个。
  【标准化工作喜获丰收】 “三环”水泥、“庐山云雾茶”被国家标委采标,都昌淡水有核珍珠养殖、菊三七开发、早熟梨种植和瑞昌的山药种植四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级验收,都昌大白桃、瑞昌中华猕猴桃和武宁仿野生灵芝种植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武宁灵芝栽培项目仍在建设之中,现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都昌、瑞昌、武宁为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全市2007年又向省局申报了蚕桑、花椒、早熟梨、淡水螃蟹、红薯、山药、东升豚、华英鸭、黄颡鱼、棉花和油菜轮种等十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组织起草了庐山云雾茶国家标准并获认定,依法为企业办理产品标准备案138项,复审修订产品标准备案62项,市局受理食品标签备案17项;组织机构代码换(发)证4484个,年度验证5114个,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办理IC卡1867张,完成省下达任务104%;建立组织机构代码纸质档案22337份,扫描19479个、22449条信息,上传21786条信息,占应建档98.5%,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完成全市代码办证版本升级,有效缩短了办证时间;条码新发展39家、续展61家,对商品条码抽查70批次,完成省下达任务117%。
  【计量工作见成效】 实施计量放心工程,重点抓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监管,共抽查7类80余批次商品量,商品量缺斤少两行为得到遏制;开展了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计量服务活动,掌握了全市耗能大户能源计量管理、计量器具配备情况,帮助十家耗能大户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和网络,重点指导中石化九江分公司改造增配能源计量器具,使其炼油能源消耗降低了6.6%,推动了节能降耗工程在全市耗能大户展开。
  【特种设备安全持稳】 为全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办培训班36期,培训各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3042名,保证索道、游乐设施、气瓶作业人员持证率达到100%,其他设备作业人员持证率达到96%。多次深入企业和工地组织培训,远赴广东、湖南、深圳上门培训1042人,降低了企业培训成本,受到企业高度称赞。全市共检验各种气(钢)瓶127410只、气罐车81台,排除缺陷气(钢)瓶1400余只、缺陷罐车61台,及时消除了特种设备安全隐患。
  【产品检验社会服务效果好】 受理各类产品质量委托检验5595批次,为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推进科技兴检战略,技术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007年,全市共投入科技兴检资金215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全系统检验检测能力和服务经济技术保障力。科技兴检动作大、行动快、在全省领先,《实施方案》被省局在《江西质监》上登载推介。市质检所在基层质检分所建设中,及时提供指导,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系统完成了国有资产首次清查工作,盘清了资产,加强了资产管理,被省局评为先进单位。
  【加强政务公开,扩大质监影响】 采取在“九江质监网”、电子触摸屏(显示屏)、“职能宣传资料”、电台热线栏目播放100天及在办公场所张榜公布等形式,公开质监职能、办事指南、动态信息和投诉渠道,增进社会对质监工作的了解,方便了群众办事,增强了自我约束力。在宣传工作方面,落实了宣传队伍,出台《宣传工作指导意见和奖励措施》,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开设了“品牌在九江”网站,在九江电视台开办“品牌栏目”、《九江日报》开办“质监天地”专版,积极向各级网站、报刊投递宣传稿件,用稿量大增,据不完全统计,全系统在省级以上报刊、网站用稿42篇,其中《中国质量报》用稿3篇;市级媒体、报刊用稿86篇,其中,《九江日报》头版头条1篇。通过政务公开和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了质监影响、提升了质监形象。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08

《九江年鉴.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大事记、九江概貌、人民团体、法治、经济管理与监督等类目,主要记载了2007年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九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