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轶闻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58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轶闻传说
分类号: I057
页数: 7
页码: 564-5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修县轶闻传说的情况,其中包括轶闻和传说等。
关键词: 传说 轶闻 永修县

内容

明珠
  汉元和三年(86年),海昏县出明珠,大如鸡予(鸡蛋),围4寸8分,因此艾城东十五里青树湾亦名珠溪。
  白鸟
  唐显庆四年(659年),白鸟集建昌城。
  甘露
  明景泰五年(1454年)六月十五日至十八日,甘露降。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再降于儒学明论堂偏西松树上,枝叶凝结,见日不唏。
  蓝雨
  明万历二年(1574年),“建昌二月雨,蓝色”。
  巨蛇
  明万历十四年(15 86年),有巨蛇,一角六足,如鸡距,不噬人。传说蛇六足者名“肥遗”。
  桂花结子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二月,县儒学桂花结子。
  清咸丰元年(1851年)三月,甘泉乡王佑庵培园塾中,桂花结子。
  巨鸟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有海鸟长丈余,集于宁远乡之朗湖,见鸡犬之类辄吞食,乡民以弓箭射之不中,以金鼓怖之不动,月余飞去。人称“海鸟”。
  鸡长角
  清顺治六年(1649年),建昌有鸡长角。
  彩虹
  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日亭午有虹寻丈,落淳湖东小池,五色炫然,观者如堵,经日始散。
  地裂
  清道光十一年(18 31年)五月,连日大雨,艾城东门外寿章庵地忽坼裂,水溢不止,城内骤涨,庵化为深潭。
  连理树
  明景泰二年(1451年),熊崇昌宅东有木连理。
  清道光年间,新城乡河桥村村后有连理树。
  清咸丰十年(1860年)丰安乡周坊村蔡氏祖堂侧有木连理。
  虎患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县境内多虎,甚至白昼噬人,逾年始遁。
  群鸟食蝗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夏旱,患蝗灾,翌年更甚。六月,有黑翼自腹之鸟,翔集成群,啄而食之,蝗虫渐灭。
  冰冻
  清咸丰十一年(18 61年),岁暮,骤雪盈丈,雪后地冻有裂,树枝茎堕落,樟树连抱者皆枯,河水冰合而坚,可通车马。
  古鼎
  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建昌李士衡夜见光彩出没一夜,雷电风雨暴炸。翌日晨:山坼泉涌,急流中得一古器,篆文款识甚奇。太守刘保衡指以为鼎,献于朝廷。后人以其制作精巧考证为古酒角,非鼎。
  李灌
  李灌,未知何地人,性孤静,尝至建昌,倚舟于岸,岸边有篷室,内有两位波斯患者。灌怜其贫病,以汤粥给之。临危,俩波斯人指所卧黑毡说:“毡中有一珠,大约径寸,以酬恩公”。二人死后,灌见毡内有微光溢耀,果得宝珠。灌买棺葬埋两人,以宝珠密纳死者口中,墓旁植树为志。十年后,李灌复临建昌,杨凭为观察使,有外国符牒,以两波斯人客死建昌,究其死因,杨执店主三人桔讯,李灌至县,偕往郭坂伐树发棺,死者貌如生前,灌于死者口中采珠付之。当夜李棹舟不知所往。
  熊仁瞻
  熊仁瞻,建昌人,为人至孝。曾任宜春县丞。母故后, 卜葬其乡高山岗,因交通不便,倾家资修水道以达基地。掘地通江之时,适逢大雨倾盆,水涌成川,一泻而与江流接,舟船得以直达墓地。葬后,熊仁瞻于庐坟守墓六年。
  传说守墓时,飞鸟纷纷来此筑巢。朱熹为南康军守,曾撰“祭熊仁瞻孝子墓文”,事载《中国名人大辞典》。
  长联
  民国十三年冬,滩溪湾头村、思济村、滩头村、大树村、新屋村、高楼坂、用谦村、东山村、北山村、游田村、琵琶村、芋头坂、江家滩、杜家村等五姓十四村举办十年一届的“万人缘会”(唱大戏兼打醮)。地方名人齐聚一堂,议决以十四个村名嵌成一副长联,以纪其盛。数日后,一副经众人评议公认的最佳对联,贴在大戏台左右两侧:
  拯溺宜“思济”,我太公望“湾头”理丝,“滩头”垂钓,展六韬伟略,终于“大树”雄威!观箫韶九成,更何须“新屋”添筹,“高楼”瞰敌;
  “杜靡”利“用谦”,予小子发“北山”遗使,“东山”劳军,尽一生精力,安敢“游田”逸志!昕“琵琶”一曲,最难忘“江村醉月”,“芋坂”锄云。
  长联豪壮雄浑,贴切自如,久为乡民传颂。
  王海泉
  王海泉,本县花桥赤溪村人,光绪六年(1880年)生。幼孤,随母南昌为佣,寄居德胜门外大安寺。十六岁,拜周炳辉为师,虚心学艺,学会“九倒十八跌”和“死人摊尸”等绝招。传说硬功能飞檐走壁,纵身贴墙,四人强拉不动;软功能钻越狗洞,一只撮箕盖住全身,因而又有“王细鬼”之称。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外省有七名彪形大汉,在南昌聚星楼设镳场比武。王到场会艺。为首李麻子对准王猛击一拳,王从容自若,身略闪,伸手抓住李的拳头,李麻子顿时两眼发黑,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同伙惊恐,面如土色,匆匆散场。
  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永修农民多人往南昌卖鸡,为当地行霸地痞扣押鸡款,王海泉闻讯,只身上门评理,要回鸡款。
  王好打抱不平,扶弱抑强,为地痞流氓所嫉恨。民国二年(1913年),南昌洋行码头地痞流氓多人,侦悉王宿合同巷青云楼,纠集百余人,蜂拥上楼。王披衣而起,仓卒间以板凳作武器,左冲右突,当者披靡,但围攻者甚众,他急中生计,扑灭灯光,击破屋顶,平地一跃,纵身屋脊,飞越而去。从此,王海泉声名大振,传遍南昌、永修等地。
  第二节 传说
  许逊的传说
  许逊,字敬之,晋代汝南人,俗称“许真君”。因其曾任旌阳县令,故又称4许旌阳”。许得a仙家宝剑”于梅山下,后于海昏诛巨蛇,豫章除“孽蛟”,江西各地奉祀为真君,立万寿宫祭供。有关他的传说在海昏故地传之甚广。
  磨剑池 位于艾城西冷水观前。传说许逊斩蛇后在此磨剑,今留有磨刀里的地名。
  卓剑泉 位于艾城南四十里的广福观。许逊斩蛇后淬剑于此。
  炭妇港 位于艾城河南岸李家铺附近。许逊同诸弟子过此,许化炭为妇人,以试众弟子品行,次日验之,不染者仅十人,逊收此十人为徒。后人称此为炭妇港。
  七靖井 许逊在艾城黄龙山炼丹,蛇魅作法,兴洪水欲淹丹室,被许逊以术擒获,钉于石壁之上;回城时又遇巨蛇为害,逊仗剑诛之,法北斗七星,分别以井镇之。因此艾城内外共有七井,分别称丹符靖、华表靖、紫阳靖,刘真靖,霍阳靖,御秦靖、进化靖。
  八蛇泮 传说许逊在立新袁家八蛇(舍)泮,挥剑斩蛇八条,故该地称八蛇泮。
  蛇骨洲水 传说许逊在此斩蛇,聚骨成洲,其水因名蛇骨洲水。
  蛇子港 在艾城南九里,旧永丰乡(今九合乡)。传说有巨蛇占山为穴,吐气为云,亘40余里,吞吸人畜。许逊过此,众弟子请为民除害。许逊插剑于地,对天默祷,片刻后泉水飞涌,赤鸟飞越。许日:时至矣。随命众乡民鼓噪趋前,卓剑布气,画符召海昏地神社公,驱蛇出穴;命弟子吴世云引剑劈蛇首;甘战,施岑裂蛇腹。蛇腹中出一小蛇,长数丈,甘战欲斩之,许逊曰:腹中小蛇未见天日,未见害民,不可妄诛。小蛇奔走六七里,怆惶回顾母蛇,走修智乡七里入港,后人称此为蛇子港,并留下俗谣:七里回头听,方知母命殁。小蛇由修河入鄱湖。吴城顺济龙王庙即奉祀小蛇为神,亦称小龙王庙。
  太子洞
  艾城谦田凤栖山下,传说古时有太子在洞中潜修。半山中有“腾云石嚣,云气常出于石下。
  黄婆井
  立新乡下村有黄婆井。传说黄婆家贫,常汲井水以解人渴。盛夏酷暑,有老人干渴求水,黄婆为其汲水不厌。喝下三桶后,老人掏出七粒糯米投入水井,以酬谢黄婆。老人走后黄婆发现井水已成美酒,芳香四溢,馥郁甘甜。
  从此黄婆卖“酒”集资,家境渐富。一天,老人返回问:“井水如何?”黄婆说:“酒善矣,但少酒糟喂猪,稍嫌不足耳。”老人听罢题诗于壁:天不厌高,人心转高,水作酒卖, 翻恨无糟。题罢以手在井内作法,仰天大笑而去。从此这口井又变成了普通的水井。后人称为“黄婆井”。
  天葬坟
  修河上游黄荆洞桃花尖有“王母墓”“朝天笏”景点。
  相传,三国时的孙权出生在黄荆洞下的金灵寺。其母逝世后,出殡至墓地,天降大雨,电闪雷鸣。次日晨,棺材竟无踪迹,而墓地却出现一山峰,山顶有一巨石,头高尾低,颇象~具棺材。人们传说是神灵显圣,将吴母棺材送到山顶,化为巨石。从此,人称“天葬坟”。后团孙权称王,又称“王母墓”。其山峰颇似古代朝臣之牙笏,人称“朝天笏”,又曰“象简朝天”。山峰常年云雾缭绕,传说是孙权为母所烧的“不了香”。山顶山洞“马尾水”一烟飞瀑,倾泻而下,传有七位仙女把守洞门。至今当地仍留传有歌谣:桃花尖,雾沉沉,马尾水,洒金银,朝天简,天葬坟,七姐妹,把洞门。
  东坡肉
  苏轼至建昌寻访挚友李公择,途见农人之子中暑,以术救之。农人感恩图报,待以上宾。次晨,农人提草捆猪肉归,询苏烹调之法。苏念念有词:“荷上……珍珠……透馨香……”农人误以为4和草整煮透心香”,遂将肉连稻草下锅焖煮。肉熟,苏问故,农人以告。苏笑道:“晨曦舒彩,绚烂天半,水上芙蓉,朝露如珠。因此赋诗:荷上珍珠透馨香,主人何误听焉?”吃后,酥糯可口,汁浓味醇,肥而不腻,酥而不碎,且稻草清香四溢,别有风味。从此相沿成俗,曰“东坡肉”。
  淦姓的来历
  相传,在宋代以前并无淦姓,淦姓的由来从南宋开始。
  宋高宗迁都临安,对金国的侵略一味求和,企图偏安江左,但金人得寸进尺,步步进逼临安城风声鹤唳,一日数惊。
  一天,高宗早朝,奏事官飞步上殿高呼:“金斌赖来了!”满朝文武及高宗误听为“金兵来了”,顿时惊恐万状,金銮殿乱成一团。好半天高宗皇帝才弄清是两川制置使金斌赖率领勤王兵马赶到了临安,并非是“金兵来了”。一场虚惊,方告结束。
  金斌赖本为汉代名臣金日昚之后代,素怀忠义之心,久欲一雪靖康之耻,率兵来临安、为表抗敌之决心,金在金殿奏明皇帝:因耻于姓氏与敌国国号相同,求朝廷给予更姓。高宗当即应允,提笔在金字边加了三点,赐姓“淦”。从此淦姓家族都尊奉“淦斌赖”为淦姓第一代祖先。这件事在淦姓家族中代代相传,并写进了淦氏家谱。
  望夫亭
  “章江门外娄妃墓,江流表节千古传。”这两句诗,记载着吴城望夫亭的一段散事。
  元末,农民起义烽火四起。沔阳渔花子陈友谅自称“大义王”插旗造反,并与朱元璋、张士诚等,群雄割据,各霸一方。陈与朱在鄱阳湖前后进行了18年“鄱湖大战”。
  陈的夫人娄妃——娄玉贞(亦说苕华),生得艳如桃李、天姿国色。她本“将门之后”,因父亲被权奸所害,沦落青楼。凄惨的遭遇,养成她忠贞侠义、肝胆照人的性格。风尘中,她结识陈友谅,对陈倾囊相助。陈称王后,封娄为贵妃,并在水军集结地——吴城镇为她修建了一座“行宫”。富内有赏湖园。园东还有一座危耸湖畔的亭楼——望湖亭。
  望湖亭高有四层,前临鄱湖、赣江,修河从亭台左右飞流而过。亭内分数间,外有回廊,琉璃瓦檐,画栋雕梁,登亭骋目,浩淼鄱湖,一览无余。
  娄妃博学多才,聪颖过人。一次,陈未听娄的劝阻,率兵攻打金陵,在龙湾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大败而回。从此,陈心底暗暗钦佩娄妃深谋远虑,料事如神。
  龙湾失利后,陈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日夜操练水军。不久,陈率30万精兵,再次与朱决一死战。临行前娄妃向陈献策,陈虽觉可行,但不愿采纳,决心以自己胸中韬略,一战胜敌,以雪前耻。
  娄妃觉察到丈夫刚愎自用的情绪,深恐有失,再三恳请,最后夫妻相约打赌。依娄妃计策,如胜,则拜娄妃为水军都督;如败,则娄妃从此不问军国大事。临行时,娄妃又对陈说:“妾妃这望湖亭,可望百里之遥。若是得胜凯旋,可令战船张旗扬幡,击鼓奏乐;如不胜而回,就掩旗息鼓回营。”
  陈点头应允。三声炮响,大军出鄱湖,杀向金陵。
  从此,娄妃日日在望湖亭上向东眺望。一天,娄妃遥见一队战船向吴城驶来。远远望去,船上旗倒幡落,寂寂无声。战船驶近,则见战舰队列不整,掩旗息鼓,主将船上降下帅旗……(军中降下帅旗是主将伤亡的标志)。娄妃猛然醒悟,绝望地呼喊:“大王,你平日骄纵自负,忠言逆耳,此番定是未践前约,故尔兵败身亡。君既死,妾何偷生,受贼兵欺辱。大王慢走,妾随你来了!……”说完,娄妃凄然长叹一声,撩衣从望湖亭上跃身而下。刹时,湖面惊涛骤起,江流奔涌,飞溅的浪花淹没了这以身殉情的一代佳人。
  其实,陈友谅非但没死,而且依娄妃之策大获全胜。班师时,陈意欲戏耍娄妃,故意令人掩旗息鼓,降下帅旗以示败北。不料娄妃信以为真,酿成大祸。陈追悔莫及,痛不欲生,急令水军打捞尸体。
  三天后,在赣江上游四十里的王家渡,有父子俩打鱼,一网将娄妃尸体打捞上来。人虽已死,但花容月貌,浓妆丽质,栩栩如生。
  传说,娄妃落水后得到神灵保佑,尸体才逆水倒流四十里。
  陈将娄妃葬在南昌章江门外,墓前用大青石刻了斗大的4江流表节”四个大字。为纪念娄妃,又将望湖亭改称望夫亭。
  从此,望夫亭作为江西的名胜古迹留传下来,娄妃的故事也在永修、星子、都昌、南昌一带到处流传。
  “样式雷”巧设颐和园
  人们都说颐和园的景致跟画似的。人在画中游,画中有说头。
  乾‘隆皇帝游罢江南,老觉得江南景致美,想囊括江南的景致,把清漪园(后改叫万寿山)修出个新样子。于是传旨工部赶制烫样,亲自验看。
  工部找到了“样式雷”。“样式雷”祖上是做烫样的,大名不被人重视,都习惯叫他厶样式雷”。“样式雷”生性乖巧,手头传神,独出心裁,烫样从不打底,一气呵成。听了工部的吩咐,他到清漪园转了个圈,已胸有成竹。
  “样式雷”带带了个两尺见方的木箱朝见乾隆。太监要他摆出图样,“样式雷”说。“小民见识极少,愿听万岁吩咐,随时摆出图样。”乾隆一听:“怎么?我说什么你就能摆出什么吗?”“愿遵旨而作。”乾隆眼珠一转把早就想好的四句话说了出来:“既然如此,我想看到:四时占全,福寿满园,天星落凡,水陆龙安’。”
  “样式雷”昕完忙打开小箱,取出一件件的小物件,就地摆开,垂手侍立说:“请万岁观看。”太监问。“你先说哪是四时占全?”
  “样式雷”用手一指说:“这几处亭子都有亭名。这个叫‘知春亭’,人不知春草知春,草不知春鸟知春,坐在‘知春亭’,和风暖融融;这个叫‘留佳亭’,要把夏日青葱茂盛景象.挽留在人间;这叫‘秋水亭’,李贺诗:‘一双瞳仁剪秋水’,以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秋水亭’占的是个‘秋’字;那叫‘石大亭’,亭上挂匾, 花雪表年’,代表冬天。这叫寄澜亭’,暗指麦收时节,麦浪如波;那叫‘清遥亭’,暗指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令。万岁爷几个亭子走一趟,如同过了一年,常来常走,万寿无疆。”
  “那福寿满园呢?”乾隆随着问道。
  “昆明湖外形堤边是个‘桃’形,寿桃是祝寿的上品;东堤种桃,西堤插柳,桃柳迎春。排云殿是蝙蝠头,两边亭楼是蝙蝠窝,和山相连,为福山;上有福山,下有寿海,再往前看,南湖岛伸头,活象一头龟,龟有千年寿,那十七孔桥是龟的脖子,飞在湖中吸水;昆明湖南边再立一个‘绣漪桥’,河桥相映,福寿绵长啊!”
  乾隆听了微微点头,又问:“那‘天星落凡’呢?”“天上有牛郎织女,一条天河分两处,昆明湖就是天河,南边设一铜牛,北边建一‘织女庙’,牛郎织女天河会,全靠万岁皇恩,牛郎织女也会感恩戴德。”
  至此,乾隆脸露笑容说:“什么又是‘水陆龙安’呢? ”
  “园中有湖水,龙王就有了安身之地。再在南湖岛修一座龙王庙,保湖水世代太平。陆上的龙,就在山脚下建一条长廊,弯弯曲曲,长远延伸,状如卧龙。这样就水、陆龙俱全了。”
  乾隆听完大喜,见“样式雷”木箱已空,故意问:“我问你这个箱予搁哪儿?”
  “木箱可以当棺椁,小民想耶律楚材的墓在此,于景不美,就用这口棺椁移放山上,不知万岁心意如何?”
  “你倒想得挺周到,甚合我意,就照这样子修园子吧。”
  后来颐和园果然按照“样式雷”的设计施工了。“样式雷”被皇上封为皇家样式房掌案,名气比以前更大了。
  猴子岩
  柘林电站大坝两侧,各有一山峰,南为猴子岩,北称鲫鱼山,均因形似而得名。两山之间河面较窄。
  传说,古代有一商人从吴城去修水经商,船至猴子岩,夜泊于河心,半夜商人为争吵声惊醒,披衣细听,乃猴子岩与鲫鱼婆争吵打斗:看谁长得快。猴子岩说:我猴子岩,马上长过来;鲫鱼山不服气,亦云:我鲫鱼婆,马上长过河!说完两山直向河中靠拢。商人睹状急叫船夫开船,但船未开,山即将靠拢,商人眼看性命难保,急得汗如雨下。正在万分紧急之时,突然出现一白胡老头大声喝道:且慢,且慢,我是山神,未经禀报,尔等焉能擅自逞强!要过河须待千年之后。猴子岩和鲫鱼山正长到相隔一百多米处被山神止住了。从此这里成为修河河道最窄的地方。商人感谢山神、搭救,在船头烧香拜谢。从此,凡路过猴子岩的船只,都要烧香拜祭山神,相沿成习,直到民国时期。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