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桥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30000551
颗粒名称: 亭台桥阁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488-4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亭台桥阁包括望湖亭、唤渡亭、寿樟亭、千岁灵根亭、周瑜点将台、佛印桥、马藏桥、日中桥和云树阁等,均是古代建筑,部分在民国时期被毁。
关键词: 永修县 文物 古迹 亭台桥阁

内容

望湖亭 位于吴城镇赣江、修水交汇处。始建于晋太康元年。历代均加修葺(参见《艺文·望湖亭记》)。亭楼高约数丈,分四层,为正方形庑殿式建筑,回廓曲槛,四闼轩敞,危江而立,高标嶙峋,气象闳敞。登楼极目,浩渺鄱湖,水天一色,云气变幻,乾坤晦瞑;楼下赣江、修水,“泾渭分明”。朝霞暮霭中,湖面波光耀金,樯橹隐现,犹如一幅壮观的水墨画卷。历代名人,如苏轼、文天祥、解缙等,均留有遗墨,赞其与南昌滕王阁相埒(参见<艺文》章)。
  望湖亭最后一次修葺,在民国初期,为钢筋水泥框架结构,抗战中遭日军轰炸,倒塌废毁,今仅存残垣。
  唤渡亭 在艾城东南五里杨柳津。白居易谪浔阳,过此赋诗(参见<艺文》章)。黄庭坚书其诗刻石,以诗中“唤渡”二字取名。民国初毁。
  寿樟亭 寿樟即大樟树。据《太平寰宇记》载,宋高宗南渡,曾在艾城大樟树下小憩,呼日“樟公”。后建昌邑李公懋入朝,高宗尝问:“樟公安否?”李答:“枝叶耋疏,岁寒独秀,何万几之暇惓惓乎。宋嘉泰中县令赵时通于树旁建亭。绍定年县令陈之孙绘图刻石。今无考。
  千岁灵根亭 在艾城北五里冷水观侧。晋代该处有古松,盘屈奇突,俗称“寿松”。相传许逊曾挂剑松上,故又名挂剑松。宋代县令曹函在此筑亭刻石,清末毁。
  周瑜点将台 在吴城松门山。传说为三国时周瑜练水军之地。现存石柱四根,古井一口。
  佛印桥 真如禅寺山门前碧溪上石桥,相传为佛印所建,后人称“佛印桥”。
  马藏桥 在滩溪北面北山村。相传岳飞同李成部将作战时,将马藏在桥下,故名。
  日中桥 在今艾城街十字路口。旧名驿路。宋庆历年间建石桥,跨帽带水,以日中为市,故名。此桥几经修茸,明建云树阁于其上,抗战中毁。
  云树阁 在艾城日中桥上。明万历知事张焕建。阁名系取杜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之意,清末毁。
  奎星阁 在艾城外东南。清道光丙申年(1936年)知县王师道建。清末民初毁。

知识出处

永修县志

《永修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1985~2000年永修县的自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卫生、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

阅读

相关地名

永修县
相关地名